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木子李005
2022.08.01 18:15
447瀏覽
1回答
鑫欣倆寶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在不斷地學習,不過,學習也是講究方法的,好的習慣受用一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差錯。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一、專心學習
1、在學校要配合老師進行課堂常規的訓練,培養自己認真聽課的習慣。
2、排除干擾,靜心學習。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者看電視,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將,同學們要學會找個地方讓自己安安靜靜地學習,使自己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同時要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學習,養成專心學習的習慣。
二、課前做好預習
課前預習對于學習新的知識十分重要,如果上課前對即將要學的內容進行預習,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它是學習中重要的一環。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具體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提前預習課程。天都要對將要學習的課程作簡要的預習,了解課程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預習時,采用邊閱讀邊思考的方法,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標上記號,下自己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后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這樣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
3、預習時要學會用筆在書上作不同的標記,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多留心。
三、課堂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1、課前做好準備,自覺檢查課本、課堂練習本、作業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準備齊全。
2、勤于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爭論,并不斷修正、彌補自己的不足。發言時說話完整,口齒清楚,音洪亮,儀態端莊。
3、善于傾聽同學的發言、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樂于交流,交流時目光專注,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不嘲笑別人的錯誤。
四、培養孩子在學習中勤于思考的習慣
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動輒退縮,或轉向教師和父母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家長不要代孩子解答難題,而要用堅定的神色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孩子攻克困難。
五、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里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例如,放學后應先寫作業而后玩,或者在晚飯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就做功課。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很快地專心學習。
六、培養孩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師和家長不要埋怨他們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責。要鼓勵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積極啟發他們,幫助他們動腦筋,切忌煩躁,放下不管或讓他們死記硬背。
七、培養孩子復習舊課和預習新課的習慣
經常督促孩子按時復習當天課程,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是幫助孩子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為第二天上好新課打下基礎的好辦法。如果當天所學的知識不鞏固,甚至沒有學會,日積月累,在學習上就會產生積重難返的大困難。
八、培養孩子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
做作業時一般是整體知覺在發揮作用,不少孩子只顧趕進度、出思路,很少顧及一些細節問題,導致作業中常常出現差錯,如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了運算符號或者少做了習題。因此,做完作業之后,教師和家長應該教孩子及時從整體知覺調整到部分知覺,從細微處檢查是否有漏洞,使孩子養成細心檢查作業的習慣。
上一篇:九年級英語怎么學
下一篇:基礎不好的高三如何提高成績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