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怎么辦
小小馨欣兒吖
2023.11.03 11:57
533瀏覽
1回答
鑫欣倆寶
孩子不是天生就是讀書的料,家長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說專注能力、自制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別看這些好像和學習沒啥關系,但是這是孩子能夠好好學習的基石,有了這些能力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怎么辦?
1、專注能力
孩子的專注能力,很大程度取決于父母的引導。有研究結果證明:缺乏專注力的孩子們,小時候很少得到這方面的鍛煉。家長盡早采用合理手段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取得的效果就越明顯。
例如:很多孩子表面上看起來上課從不搗亂,每節課都認真聽,結果成績卻跟同學們有較大差距。其實在他“認真學習”的表象下,是早已飄遠的思緒。當其他同學隨著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抽絲剝繭般學習到知識點的時候,他一個晃神就錯過了重點。
如何引導:從小給孩子養成“讀書”+“總結”的習慣,幼兒時期多跟孩子分享繪本,小學時期可以加大難度,讓孩子看一些簡單的書籍。與此同時,制定任務表:每天看夠30分鐘,并分享故事內容。能夠堅持每天專心做好一件事,就是培養專注力最行之有效有效的方式。
2、自制能力
自制力差是很多成年人也為之苦惱的問題:很多事情明明有能力做好,卻一拖再拖,直到搞砸。體現在孩子身上,自制能力差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成績不好。
如何引導:想要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家長以身作則。想讓孩子完成作業再娛樂?那么家長就不要整天守在電視面前,更不要總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
3、獨立思考的能力
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點很多,能把知識點都記下來的同學們也不少。但是能靈活運用的孩子,卻少之又少。老師教了1只鉛筆+1只鉛筆=2只鉛筆,遇到1塊兒橡皮+1塊兒橡皮=?時,不會獨立思考的孩子就犯了難。
如何引導:其實想要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很簡單,只要家長在生活中多向孩子提問就好。比如:你知道兔子有幾條腿嗎?青蛙又有幾條腿呢?他們倆加起來有多少腿呀?答對獎勵你吃紅燒肉哦。
孩子為什么讀書不好?
1、基礎知識不牢
如果孩子舊知識不會,他就會把不會的新知識變成了舊知識。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欠賬過多,包袱過重,這樣就壓垮了孩子,再講新課他就聽不進去,最后太痛苦了,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學習的知識不是孤立的,我們剛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會覺得很難。當基礎知識記得越來越牢,學習的難度系數會遞減。當我們的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他就沒有辦法往下學了,他在課堂上根本就聽不進去,產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孩子想繼續學習,脫穎而出,就必須把基礎知識補回來。
2、沒有學習興趣
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那他背后必須有不斷的鼓勵、表揚和欣賞。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是三分鐘的熱度。”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有在后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熱度。
人是一種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動物。快樂使人堅持,痛苦使人逃避。學習的規律不是學不進去便咬牙硬挺,而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如果孩子懷著痛苦的心情去學習,他的大腦細胞處于抑制狀態。當他處于興奮狀態時,大腦細胞被激活,分泌大量的記憶物質,大腦的能量會被迅速地釋放出來。
孩子學習時候,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所以孩子在學習上找不到快樂的時候,你越對他進行批評打罵,越會加深他學習的痛苦。
3、學習方法不得當
孩子學習必須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現在很多同學都錯誤地認為理科學習方法就是做題,文科學習方法就是一個字“背”,如果孩子采取這種方法,往往事倍功半,他斷然考不上清華、北大這樣的重點大學,如果靠死記硬背,他肯定學不到真知。
如果單靠題海戰術,孩子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沒有達到融會貫通,他付出10倍的努力可能連3分的收獲也沒有,因為理科和文科的學習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上一篇:孩子不想讀書怎么辦怎么和他交談
下一篇:孩子沒有心思讀書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