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啃老怎么辦
小鬧斧的麻麻
2023.11.05 20:38
454瀏覽
1回答
小糖果丫丫
有些孩子從小就不知進取,慢慢的長大了,進入高中,逐漸成年了,依然是那副樣子,不好好學習,想著自己身后總有父母在,什么靠父母,但是人總是會長大的,總是會到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的那一天,如果沒有本事,是在社會上生存不是下去的,所以,建議各位家長要從小教導好孩子,不要等到孩子長大當啃老族。
孩子不想上學啃老怎么辦?
1、先跟孩子事先講明以下道理
法律上規定,父母確實有撫養孩子的義務,但只有撫養孩子到18歲的義務。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的是,這個撫養,只是保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夠了,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包括:有飯吃,有住的地方,讓孩子接受基礎的義務教育。言外之意就是,不是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法律規定的內容,父母就沒有義務滿足。
2、每個過渡都需要時間適應,家長給與適當的引導
不想上學、產生厭學情緒是有階段性的,人習慣了舒適的環境,要改變、接受新事物是需要過程的。主動接受比被動接受效果好,引導比強迫好,多給與鼓勵支持,比打罵指責有效果,孩子青春時候叛逆期更需要理解、引導。
3、放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現在很多父母,總擔心孩子這做不好,那做不好,也擔心孩子會受傷害,因此就會過度保護孩子,大包大攬為孩子包辦一切。其實,這樣孩子永遠也學不會獨立,更不會好好保護自己。只有放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并且讓孩子學會規避危險,孩子以后的路才能更順更安全。
4、給孩子灌輸“自己做”的觀念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想要孩子長大后在社會上沒有那么強烈的自卑感和挫敗感。父母就要明白,我們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就要給孩子灌輸“自己做”的觀念,鼓勵孩子嘗試照顧自己,凡事自己拿主意。
5、正視教育的規律,幫助孩子盡早適應現行的教學體制
接受教育,學習知識,規范行為準則,是個歷練的過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在也一樣適用。接受一定的競爭,有利于自我個體的成長,溫室里養不出參天大樹,父母能明白,才能為之計生遠。不能改變規則,那就只能適應規則。
6、換個思路,不想上學就不上,換個他想做的事,學著自力更生
這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嘗試的方法,不愛上學可以,但是不學習不行。換個方式體驗,學謀生本領,社會上的各類工作都可以學,都可以放手讓他做,摸爬中能發現自己的定位,學習特長也能成材。如果吃過了苦,再重新返回學習,也是很好的。
孩子不想上學啃老的原因:
1、家長習慣了包辦代替
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捧在手心里,全家圍繞著他轉,對孩子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到了上學的時候還是家長追著喂飯,吃一頓飯要兩個小時,不喜歡吃的東西絕對不吃,喜歡吃的別人絕對沒機會吃。
有的家長甚至包辦代替到孩子上了學都不會自理,要求老師各種照顧。自己家孩子只要求學習好,那些勞動的事情別人家的孩子來弄,還大言不慚的說是學習成績不好就應該干體力活。父母從小就讓孩子接受這樣的觀念,孩子的價值觀自然是扭曲的。
2、家長是非不分明
父母一味的強調學習成績,強調排名、強調競爭,這樣的壓力下,孩子只關注自身的成績,對是非黑白的判斷非常混亂。
很多學校都存在校園凌霸的現象,很多孩子的殘忍程度讓人觸目驚心,往往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對同學進行圍攻、大打出手。而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護短,出了問題后往往是用金錢擺平,對孩子沒有一句責備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錯永遠是別人的。
這樣一直以自我為中心,凌駕于其他人之上的孩子,遲早會出現無法與別人友好相處,無法正確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關系。一個不能平等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不能友好跟他人相處的人,就像一個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炸的炸彈,最終禍害的是自己的父母。
3、只要孩子提要求,無論什么,都會滿足
有的家庭經濟條件并不是那么的充裕,但是對于孩子的要求確實無節制的去滿足。不管是買什么東西,孩子只要一提要求,做家長的立馬就滿足他,然而這樣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任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就應該滿足他們的條件。更不會懂得去體諒自己身邊的人,長大后自然就會成為啃老族了!
上一篇:孩子不愿意上學了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討厭老師不想上學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