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的孩子咋教育
cc寶貝快來
2023.11.08 08:43
418瀏覽
1回答
小月媽媽
什么是厭學?厭學的定義,即對學習內容或過程在認知上表現出厭倦,在情緒上表現出消極情感,在行為上表現出矛盾、拒絕甚至逃避。厭學包括學業倦怠、學校恐懼、學校缺勤、拒絕上學行為等不同階段。
厭學的孩子咋教育?
⑴理解孩子的狀態。
跟孩子充分溝通,理解孩子目前面臨的各種的壓力和困難,支持、接納,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和宣泄。
⑵給予鼓勵和認同。
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真誠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不足之處表示理解和支持,幫助孩子完善自我身份的認同。
⑶學會給孩子減壓。
結合孩子的能力,對學習不提過高的要求,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時間,幫助孩子減壓。同時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使他們能自主地區分輕重緩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
⑷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善于思考,而非被動接受知識,以此提升學習的效率。孩子在學習中有了成就感,就會有學下去的興趣。
⑸幫助孩子應對困難。
當孩子眼中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再告訴他要振作、不要逃避,大多是徒勞的。他更需要的是外界給予理解、接納和共情。和孩子溝通知道問題所在,才能真正著手,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
⑹盡量不休學或退學。
孩子厭學,跟家長提出休學或退學的要求時,家長應該謹慎對待,謹防群體效應。假設家長妥協,允許孩子休學或退學,孩子一旦從眾,與“厭學”群體交流交往,孩子很容易被同化,家長再想扭轉孩子的心態,就很困難了。這部分群體缺少學習的榜樣,會讓孩子感覺學習不重要,孩子沒了壓力,少了“鯰魚”刺激,很可能特別享受休學或退學后的生活,更加抗拒上學這件事。
厭學的孩子常見原因:
⑴校園暴力。
孩子在學校忍受校園暴力,被欺負或霸凌后,孩子會害怕上學,對學校產生恐懼心理。孩子會不想離開家人,本能地拒絕接觸那些,可能再次被他人侮辱欺壓的場所,這確實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些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
⑵驅動力不足。
有的小孩子沒有夢想,學習的驅動力不足,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喪失了學習的動機,迷失了方向。這時候,孩子可能會表現出不愛學習,學習打不起精神,或是有暫時不想上學的想法。
⑶情緒不良。
有些厭學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足夠的關愛,爸媽吵架,導致孩子心理受傷,缺少溫情體驗。還有的厭學小孩,跟同學關系處崩了,心里難受,情緒不佳。孩子有了情緒失落、壓抑感,就會影響學習興趣,加重厭學心理。
⑷學習壓力大。
爸媽看管嚴格,同學間競爭激勵,或是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瓶頸困難,無法突破克服時,孩子的內心會十分焦慮。這種焦慮感達到一定程度,孩子又無處釋放壓力,孩子的內心會充滿無力感,對學習表現出厭惡,形成厭學心理。
上一篇:初三孩子厭學的解決方法
下一篇:怎樣和不想上學的孩子溝通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