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靜不下心來學怎么辦
毅菡寶媽
2023.11.09 14:55
425瀏覽
1回答
小言的媽媽
兒子靜不下心來學怎么辦?
1、營造干凈環(huán)境
小孩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時,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比較干凈的環(huán)境。書桌上不擺放雜物和學習無關的東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去干擾孩子。
2、減少嘮叨訓斥
小孩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常見的現象。父母不要太過于訓斥孩子,經常訓斥孩子會對孩子的自信心和身心發(fā)育有極大影響。
3、跟孩子確定奮斗目標
因為心浮氣躁的孩子通常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即便有目標,往往也會中途放棄。所以,父母要跟孩子聊一聊理想,以及孩子對未來發(fā)展的規(guī)劃,并告訴孩子只有腳踏實地地完成當前的學習任務,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同時,父母還要跟孩子一起確定一個本學期的學習目標,并鼓勵孩子爭取在學期末實現這個目標。當然,學習目標的確定必須基于孩子目前的學習情況,并在此基礎上略作提升,這樣做就能充分激發(fā)孩子的潛能,讓其靜下心來學習。
4、跟孩子確定學習計劃
因為心浮氣躁的孩子通常比較隨性,想到哪就做到哪,學習時的狀態(tài)比較松散,學習效率也不高。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先制定學習計劃再開始學習任務,不僅要給每項學習任務合理分配完成時間,還要確保學習計劃能落到實處。同時,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最好在孩子的書桌上放置計時器,讓孩子明白時間不會停下來,只有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學習,才能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
5、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責任感
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孩子有責任完成這個任務。但責任感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生活中去經歷和體會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獲得。可以讓孩子在自己的選擇中學會負責任。
比如,讓孩子選擇:“你是先做完作業(yè)再出去玩一會兒,還是先玩15分鐘再做作業(yè)?”“你是想背完這篇課文再吃零食,還是先吃再背?”父母的詢問,應是讓孩子好回答的。讓孩子明白,他有責任對自己的事做出選擇,他不是一個被動的執(zhí)行命令的人,而是一個有能力、有責任的人。
6、父母教育孩子要耐心、冷靜
一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長期的訓練。只要堅持,必有成效。所以要學會等待,要允許孩子反復。父母要有信心,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希望。
兒子靜不下心來學的原因:
1、成長:貪玩
孩子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大半部分都是由于成長里面的貪玩無法自控,這就跟我們一刷起小視頻就經常忘記早睡是一樣的上癮模式,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每天不用為了經濟而奔波操勞,每天都有新鮮的活力和精神去面對不同的事物探索,以至于形成了孩子總是玩不累、玩不厭的貪玩形象。
實際上孩子貪玩很正常,但貪玩引起的心浮氣躁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卻是一種成長習慣上的陋習,也就是孩子對生活和即將要做的事情沒有一個規(guī)劃,比如孩子一邊玩玩具、一邊吃零食、另一邊還看著電視,這樣一心多用看似是孩子的駕馭能力高,實際上這樣的大規(guī)模貪玩很容易讓孩子的內心產生挫敗感。
如果孩子養(yǎng)成這種一心二用成長或者學習習慣,隨著探索的能力加大學習的課程加深,在一心多用的情緒影響下,沒有多少收獲的挫敗感就讓孩子很容易心浮氣躁、無法靜下心來學習。
2、學習:枯燥
孩子無法靜下心來學習,除了成長里的貪玩兒比較典型之外,學習上的枯燥乏味也是心浮氣躁演練而成的一個過程,而學習本身就是習慣和自覺上的結合,如果孩子的學習方式過于表面的完成任務形式,那么孩子對學習的枯燥就會由外而內,一旦失去了任務形式的督導,孩子對學習的動力意志也就會隨之消散。
3、教育:壓迫
最后還有一種心浮氣躁來自于父母教育里的壓迫!比如監(jiān)督型:“快點改,這道題做錯了”“別忘了,下一次一定要考100分”“明天還要晨讀,趕緊上床睡覺了”“老師今天新教的那篇文言文都會背了嗎”
又或講道理型:“你老媽我上學那會每天走幾十公里路,出門天黑、回家天黑,你看看你們現在多享受啊,還不知道好好學習”“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你自己不努力別人怎么拉著走都拉不動”“你不好好學習以后怎么辦、怎么生活?”
從孩子的成長特征來看,父母教育里這兩種常見的這兩種模式都會讓孩子厭煩,道理聽不懂、督促又壓迫得難以喘息,尤其是家長催促、參與得越頻繁,孩子的心浮氣躁也會延續(xù)得越長。
上一篇:孩子厭學的心理原因及對策
下一篇:孩子不想上學家長該怎么做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