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銘花糖寶貝
2023.10.04 16:07
527瀏覽
1回答
小青橘麻麻
家里的老師常說這樣的話“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其實是在說孩子們在小時候遇到一些困難是好事,這樣有助于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的能力,但是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還有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否則很可能會造成負面的作用。
如何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1.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2.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煉磨礪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3.在物質需求方面,不要過于滿足孩子
耶魯大學的教授研究發現:當人的需求與供給剛好對等的時候,滿足感與愉悅感是最高的。過多的供給反而會讓人比物質匱乏的時候更為失落。
哥倫比亞大學也曾進行過相關研究,認為家境富裕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物質濫用、焦慮、抑郁等問題,有些甚至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所以媽媽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方面,要做到節制有度。
4.有意為孩子設置一些障礙
困難與挫折對任何人來說,都在所難免。如果孩子走慣了平坦路,聽慣了順耳話,做慣了順心事,那么,一旦遇到困難,就會不習慣些困難和障礙。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使他們知道,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與困不妨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困難和障礙,培養孩子們的應對能力,并且使他們知道,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要經歷挫折和困苦的。
5.鼓勵孩子做家務
孩子從小不做家務,不利于培養勤勞的傳統美德,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影響。沒人將來會希望自己的朋友好吃懶做,更沒有人愿意接受一個什么都不會做的另一半。
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務,不是為了讓孩子替家長分擔,而是為了讓孩子有完整的生活體驗,對孩子的身心進行全面的培養,增進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
上一篇:孩子不尊重奶奶怎么解決
下一篇:孩子寫作業慢不專心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