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不理解父母
Mandy是曼曼啊
2023.11.12 16:00
656瀏覽
1回答
宸熙宇媽媽
孩子為什么不理解父母?
1、不懂什么是理解
信息時代等特殊大環(huán)境再加上三十年計劃生育政策等特殊背景,中國式家庭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也越來越特殊化。在這完全迥異于以往的特殊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長大的80后、90后以及00后們,許多時候不是“不理解”父母,而是他們壓根兒就不明白 “什么是理解”。
2、不能抵達父母想要的理解
為什么很多孩子不理解家長?不考慮家長的感受?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理解或者不理解家長,都是家長用理解或者不理解孩子的榜樣作用教出來的。正如大家都熟悉的那個故事,孩子一只手抓一個大蘋果,媽媽以為孩子要分給自己一個,結果孩子把兩個大蘋果各咬了一口,理解或者不理解、愛或者不愛的分水嶺就此出現(xiàn)。
3、過分溺愛孩子
大部分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家長從小就溺愛孩子,即使家庭不算富裕,也什么都滿足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萬能的,哪怕是天上的星宿,只要自己想要就一定能得到。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好就是一種“錯誤”,忽視了對孩子正向的引導。即便是個富裕的家庭也不要過度溺愛孩子,富不過三代是常有發(fā)生的,留給孩子寶貴的精神財富,比讓其享受物質(zhì)生活重要得多。
4、缺少交流溝通
一些家長只顧工作,缺少對孩子的陪伴,雖然每次都說自己工作就是為了孩子,可孩子并不是這樣理解的,孩子會覺得自己還不如冷冰冰的工作,也就根本不會知道父母在工作上的勞累辛苦。及時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同步調(diào)整親子關系。這不僅是對孩子負責,更能讓孩子明白親子關系的重要性,加深對父母的理解。
孩子不理解父母怎么辦?
1、冷處理
孩子由于年齡、認知范圍有限,所以他考慮問題往往膚淺,又由于青春期身體激素猛增等原因。他往往容易自大冒進、自我能力膨脹,因而對父母的行為表現(xiàn)出言辭激烈、倔強對抗等行為。那么,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如果父母的初衷及解釋不能讓孩子接受,那就采取冷處理的辦法。暫時將這件事情擱置,讓時間化解雙方的怒氣。慢慢等待時機再去解釋,再慢慢適應和包容。
2、多給孩子人生體驗的機會
教育孩子,就是慢慢陪他成長,就是“牽一只蝸牛散步”的過程。所以,一定不要嫌棄孩子慢,一定要多給他一些時間和信任,放手讓他去體驗生活。比如,他學會了做飯,就能理解母親的不易和偉大;他參與了清掃馬路的工作,就能理解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艱辛。假如讓他去碾一場麥、打一回魚呢?
3、換位思考
有句話說的好:教育好你的孩子,是你人生最大的事。孩子之所以不能理解你,與他考慮問題不全面,不深刻有關。更重要的是他不會換位思考,他有許多事沒有經(jīng)歷過,所以不能理解你的要求和決定。那么,建議耐心一點,有必要給他或描述或示范,創(chuàng)設一下情境,讓他理解你。另外,學做他的孩子,和他互換角色,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4、讓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
如果家長在家庭中處于既是父母,而同時又是子女的情形,就更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形象,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家長是怎樣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的,孩子是會模仿的。身教比言教的影響更大。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jié)給老人送禮物。如果老人離得較遠,應該經(jīng)常給老人打打電話。要讓孩子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言教。
5、常與孩子敘舊
隨著時光的推移,孩子常把父母的養(yǎng)育新老淡忘得無影無蹤,而父母只是默默地盡著義務,毫無怨言很少計較報酬和指望報答,這樣會導致孩子面對養(yǎng)育之恩“受之無愧”。在孩子懂事之后,父母可以以敘舊的形式,把家長為他們嘔心瀝血的一些往事,講解給孩子聽,潛移默化地烙在孩子的記憶中,這會使孩子慢慢增加進行孝敬父母的心理作用。
上一篇:孩子膽小怕黑怎么克服
下一篇:孩子暴躁易怒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wǎng)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