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是怎么形成的
常樂無憂
2023.11.24 15:34
449瀏覽
1回答
艾西兒寶寶
孩子的叛逆是怎么形成的?
1、對孩子吼叫和打罵
與打罵相比,吼叫是父母最為常見和普遍的消極行為,也最能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和挑釁行為。表面上是成功的改正了孩子的錯誤,但錯誤只是暫時的潛伏,只會引來日后更多的怒吼甚至打罵。
2、反復嘮叨
家長在打罵、批評沒有效果后經常依賴的一招,反反復復對孩子說已經說過無數遍的事情。事實上的結果是孩子根本不在意,反而會讓孩子拒絕傾聽,變得更有防范性產生厭煩情緒。嘮叨破壞了最重要的親子關系,只有和孩子的關系足夠親密,孩子才會遵照你的要求做到他本應做好的事情。
3、揭孩子老底
有的家長喜歡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翻舊賬;或是經常引導孩子站在受傷害者的立場去感受,引發孩子的內疚。家長長期用舊賬來傷害孩子、用內疚來控制孩子,如果讓孩子長期體驗這種難受的感覺極易引發羞怒情緒,進而疏遠與家長的關系。
4、總是說教孩子
家長總是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不應該做什么,總是指揮或控制孩子的行為。孩子會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孩子會討厭父母的說教從而拒絕指令,甚至和父母對著干。
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么辦?
1、少命令多詢問
家長的要求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失去作用,這也是導致家長心理不平衡的原因,所以才會說,“這孩子越大越不聽了,一點都不像小時候?!边@是挺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句話。與其去命令,不如多詢問,詢問的目的是為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這樣才會更有針對性,當然,也不要把詢問變成嘮叨,孩子不想說的時候,就閉上嘴。
2、正面引導少指責
大多數孩子的叛逆行為來自于指責,過度的批評導致的結果就是不斷積累的怨氣。家長總以為批評是一種激勵,可往往會變成一種家常便飯。引導不是命令也不是指責,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將孩子的想法引導在正確的方向上,這種提問應該相對溫和,不要強迫更不要自問自答。
3、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越大越會有自己的心事,無論多大的孩子都是如此,家長不要覺得孩子不能有,就會用各種方法去窺探孩子。有家長覺得這樣可以更了解孩子,了解的方法有很多,窺探不是了解而是滿足家長的好奇心。參考第一招多詢問,家長的真誠會換來孩子的回應。
4、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身上反應出來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日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自己都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那么就無法要求子女,也就在孩子身上不能有所威懾。
5、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想要孩子變得有擔當,那么在要求孩子之前,用你自己能接受的方式給孩子幾個選擇。當孩子做出選擇后,家長需要認同他,不能反悔,因為孩子是需要被重視,被尊重的,不管多小的選擇,都可以讓孩子有一定的參與感,他們就會有一種被尊重的心理滿足,因此內心就會健康的成長。
6、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分場合和措辭,甚至越是人多的地方說得越起勁,這樣很容易給孩子心理帶來傷害。聰明的家長會分清場合和措辭,對事不對人,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同時給孩子一些思考,讓他理解父母這么做的方式。
下一篇:關于孩子早戀父母應怎樣教育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