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叛逆期孩子16歲
愛笑的琪琪
2023.12.19 10:40
1444瀏覽
1回答
手忙腳亂的姊妹麻麻
一個孩子為什么要跟你打架?為什么逃學和叛逆?我認為父母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但卻剝奪了他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當你覺得自己賺的錢差不多了,想多陪陪孩子的時候,也許他不再需要你了……
怎么教育叛逆期孩子16歲?
父母和孩子需要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思想和情感。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渴望平等。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對于父母來說,只要采用正確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第一,批評的藝術。
17世紀英國著名教育家提出的“君子教育法”曾說:用溫和的語言,耐心和熱情,愉快的勸說,有計劃、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習慣。記住不要簡單粗暴地責備他們,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第二, 發現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不同的天使,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家長應該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優點,用支持的態度引導孩子改正缺點。當孩子比以前好時,表揚孩子。如果他退一步,跟他分析原因,讓他知道,只要他愿意努力,改變是可以發生的。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要具體的表達孩子的進步,比如:“你的中文比上次提高了30分,尤其是作文。”只要你付出,你仍然會得到回報。”
第三,放棄講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家長的思想和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的不服從與父母的不服從有關。比如:一個父親答應周末參加兒子的運動會,因為他有臨時工作沒來。他告訴孩子,當他被錄取到年級前十的時候,他會帶他去黃山旅游。孩子做了,但父母違背了他們的諾言。父母的不誠實行為會影響他們在孩子心中樹立的形象。一旦孩子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愿,他就會反駁你的不誠實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你和你的孩子說多少真話,他都不會聽。我曾經讀過一個故事,說這位爸爸的兒子在初中時學會了抽煙。每當這位父親抓住機會就教育他的兒子,他的父親告訴他吸煙的缺點。兒子經常這樣回答父親:別騙我,隔壁的鄰居一天抽三支煙就很健康,你自己不也抽嗎?于是父親開始學習戒煙。雖然過程很艱難,但在他成功戒煙后,經過與兒子多次溝通,兒子也戒掉了吸煙的習慣。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之一就是講道理。
16歲青少年叛逆心理表現是什么?
青少年一直受到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特別關注。從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是孩子身體基本成熟,認知和情感迅速發展,開始形成理想、信仰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由于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之間的不平衡,并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呈現出復雜矛盾的局面,對抗性心理的表現十分突出。
第一,是消極看待正面宣傳。
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對學校、領導、教師的宣傳表現出反對和不信任的逆向思維。他們傾向于利用社會上某些個人不公正的事實來完全否定正面的宣傳。同樣,也有一些年輕人不能從大局出發,不能從一定高度把握現實,片面夸大社會主義制度的某些不完善之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某些可取之處,有時甚至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負面宣傳。
第二,這是對榜樣和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
在教育過程中,許多教育者和家長都希望通過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來教育和感染青少年,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激勵后進生的目的。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一些先進人物被說成是追求名譽和榮譽的“投機者”或“白癡”,無緣無故地懷疑這些先進人物的動機,然后否認他們的先進行為。至于他身邊的榜樣,他們拒絕了,并嘲笑他們“奉承”。
第三,產生對不良傾向的情感認同。
在一些青少年中,打架被認為是一種勇氣;與老師和領導公開對抗被認為是有能力的;但是壞的行為傾向,比如朋友的忠誠,已經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至于年輕人愿意幫助他人,愛集體,關心公共財產,并遵守學校規則和紀律,他們嘲笑,嘲笑,導致一個好人和好事不贊揚集體氛圍,在市場上的不良傾向,公義也不受壓制。
第四,是對思想教育和法規遵守的消極抵制。
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對思想政治教育漠不關心,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的、空洞的、形式的,不符合青少年的現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應對、抵制、被動對抗的態度。
上一篇:14小孩叛逆期怎么辦
下一篇:初中的小孩子厭學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