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心理怎么辦
小玖的寶媽
2023.12.26 10:40
472瀏覽
1回答
愛笑的琪琪
學習的道路漫長又辛苦,孩子不想上學,對于老師和家長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特別是家長,從心理層面來講,這個行為可歸屬為有厭學情緒。至于厭學情緒的產生,會有很多誘發因素,家長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才能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
孩子不想上學心理怎么辦:
第一步
先讓自己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跟自己說,孩子只是產生了有些讓他感到糟糕的感覺而已,并不是要放棄學習。把自己平復好了,再去找孩子說話。
第二步
真誠詢問孩子的感受,然后去接納他的感受。這一點很重要,直接決定了你和孩子的談話是否真正進入第三步。千萬不可以說的話是:“那有什么好難受的,咱們再努力唄!”這樣的話,就是不接納感受的經典例舉。一旦孩子感到他的感受不被接納,就會在心里說,你不懂我。要知道,有了糟糕感受的孩子是沒有那么大的精神頭向你做出解釋的。
第三步
和孩子討論哪些想法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具體的問話是:關于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呢?
第四步
不要評價孩子的想法,更不可以否定這個想法。“你怎么能這么想呢”“這么想可不對呀”這樣的話都可能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孩子們要的不是被評價和否定,而是我們引領他們向不同的方向去張望。
第五步
讓孩子說出來的具體想法和孩子展開談話。
1、把問題縮小化。有些孩子說我討厭數學,我們就要問他討厭數學的什么。他可能說討厭做題,我們就問,討厭做哪一類的題。他可能說討厭做大題。我們再問,哪類大題…..我們越有耐心深入的問,孩子越會清晰看到自己到底感到有困難的是什么了。于是,他會跟自己,我不是整個數學都不行,只是其中某一部分需要提高。這樣,原來他以為是西瓜那么大的問題,結果不過就是小芝麻而已,糟糕的感覺就會降低級別了。
2、 把問題抽離化。孩子遇到學習中的問題或者學校生活中的問題,往往容易把自己和問題混在一起。比如,有的孩子一友難求,便會懷疑自己不善于交流、不被人喜歡,會擔心自己形單影只被人指點,會擔心主動搭訕會被人貶低…..結果,本來只是友誼的小船還沒完工的問題,卻變成了無邊無際的自我貶低,導致自己在學校里總有不舒服的感覺。當我們把問題抽離出來以后,就會發現,問題很小,自己很好。
3、 看到問題的功能。例如,當孩子出現人際交往的困境不愿意去學校時,我們要引導孩子意識到,這個困境提醒我們這門功課很重要,我們可以趁還沒走進社會,努力提高能力。孩子希望在他人面前留下好的印象的。這是值得贊揚的事兒。然后,我們再幫他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旁觀者,你會贊賞那個咄咄逼人的,還是會站在那個顧全大局、有禮有節的。家長在看問題時做到了視角的轉變,孩子便看到一個新的世界,問題的功能就呈現了。
孩子厭學的原因: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原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把過高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超出了孩子內心所能承受的范圍,孩子就會開始逃避。這一方面表明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夠強,另一方面也表明家長的期望太高,孩子無能為力。
2、父母陪讀,使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
現在仍然有很多的家長,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安安心心地待在孩子身邊陪讀。這就導致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自覺性,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在學習的過程里,家長總是在身邊,孩子也非常擔心犯錯。這也是導致孩子厭學的一大原因。
3、孩子學習壓力大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遇到了很多的難題,但是沒有辦法及時解決,日積月累下來成績更不上,這就導致孩子失去了讀書的興趣。在這一方面,孩子是努力過的,但是一直跟不上,就會自暴自棄。
4、孩子不會學習
有一類孩子厭學,是因為他不懂得怎么去學,也沒有興趣去學。每次考試他都不是很在乎,但是成績發下來的時候,面對家長的焦慮,老師的指責,同學異樣的目光,他會感覺很難受。所以內心不愿意接受這種處境,于是選擇了放棄。
上一篇:孩子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