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毅菡寶媽
2023.10.23 11:09
417瀏覽
1回答
艾西兒寶寶
孩子進入14歲左右的階段,家長會發現“孩子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真難管”,這也是諸多家長對孩子叛逆的共鳴。其實,家長不必太過于驚慌,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來的表現。在這一期間,原本很乖的孩子會出現許多問題,比如越來越不聽話,整天不想回家,不愿與家長交換想法,做事也比較任性。孩子面對父母一天到晚的嘮嘮叨叨,會煩躁不安、心慌意亂。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采取歡迎的態度,對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
專家建議,家長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積極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現的好奇心,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動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并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了解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1.尋求理解。初中的孩子,隨著接觸范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內心世界豐富了,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時與父母的價值觀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父母也變得不那么親近了。此時,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一味簡單、生硬地管教,就會迫使子女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
2.發展與幼稚并存。事實上,逆反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
3.反抗性增強。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想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這樣一來,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獨立,矛盾必然產生,反抗行為在所難免。反抗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不與父母交談,有的與父母陽奉陰違,有的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