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小學成績好初中就不好
小櫻桃的mm
2022.08.02 16:44
565瀏覽
1回答
帥荃荃的爸爸
很多家長都說,我家孩子讀小學的時候非常優秀,根本用不著家長操心,但是從初一開始,孩子成績就一路下滑,這是怎么回事?其實這并不是個別同學出現的問題,而是在小升初的學生中的一個普遍現象,但是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們該怎么做呢?
為什么孩子小學成績好初中就不好?
1、沒有掌握初中知識的學習方法
孩子在上小學時,主要學科就是語文和數學,學習難度并不是很大。只要孩子稍微用功,成績就會提升。但是到了初中之后,除了語數英等基礎科目外,還增加了多門學科的學習,讓孩子很難適應。
如果孩子沒有學習初中知識的正確方法,就會出現學習困難、不能掌握知識點的情況,孩子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成績自然不好。小學時的知識相對簡單,初中的各門學科知識較為復雜,需要孩子發散思維,多思考多動腦,自己去探索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進入高效學習的狀態。
而且對于每天學習的知識點,孩子一定要于當天理解和吃透,并不時進行鞏固,避免遺忘。 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不僅要努力,還要講究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樣,學習態度也要端正,并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不要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才是學習成績好的根本。
2、小學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初中暴露弊端
孩子在小學的學習沒有計劃性,缺乏條理性,每天不按時寫作業,不預習和復習,作息不規律等,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初中就會暴露出一些弊端。因為小學知識較為簡單,不良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并不大。
升入初中后,學科多了,知識點更為深奧,如果孩子學上沒有好習慣、好方法,很難掌握新的知識點,而不會的知識積累多了,成績當然就差。
3、小學階段的閱讀量不夠,知識積累不足
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達到從“量”到“質”的轉變。如果孩子在小學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缺乏知識的積累過程,孩子的知識量自然就會匱乏。尤其是現在,“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時代已經來臨,加強孩子的閱讀培養已經迫在眉睫。
孩子通過閱讀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讓孩子的知識量得到大量的儲備。而且孩子的閱讀量越大,理解能力就越強,思維會比較發散,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閱讀可以讓孩子積累好詞好句,為寫作文提供素材,讓孩子不會才思枯竭。閱讀量少的孩子,寫作文時往往無從下手,在字詞句的運用上,也會比較枯燥。
初中生怎么樣才能提高成績?
1、初中階段的學習主要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學習和培養。
雖然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日益明顯,但非智力因素依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影響初中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學習的習慣、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比如:課前預習新課的習慣,可以在教師教授新課之前大致了解課程內容,有助于把握重點帶著問題聽課,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作業認真書寫的習慣,不僅可以保證作業的美觀整潔,提高作業的質量,還能夠培養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
反之,不良的習慣也會成為學習進步的絆腳石,不少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腦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課心不在焉、作業馬馬虎虎、做事丟三拉四。
2、及時復習
初中生學習存在一種普遍的傾向,就是隨學隨丟,做完教師布置的作業了事。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從頭開始復習。
要改變這種前學后忘,到后面問題成堆的現象,關鍵要做到“及時”,特別是對于那些字母符號、公式、外語單詞等意義性不強的學習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熱打鐵,及時復習。這好比在堤壩塌方之前,及時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上一篇:為什么越罵孩子成績越來越差
下一篇:為什么高二成績一直下滑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