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數學不好怎么辦
小月媽媽
2022.11.25 17:08
358瀏覽
1回答
小小家伙真可愛
如果說初一的知識難度是個平坡,初二的知識就是個陡坡,是立起來的。突然加大的難度有很多孩子難以適應。尤其是數學,很多孩子在升入初二之后,數學成績出現下滑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初二數學不好怎么辦?
1、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事實上,大部分學校在教數學的時候,只剩下這么一條了,即給大家灌輸了很多數學知識,而且生怕大家記不住,還讓大家做了很多練習題。沒有數學知識肯定解不了難題,但是光有數學知識是不夠的。
2、培養邏輯能力
學生需要能從已知條件得到結論,需要一步步推理得出來,這一點我們大部分中小學教學做得都不好。為了應試并且快速見效,學校讓大家對解題方法死記硬背,忽視了背后的邏輯性。而遇到所學的解題技巧沒有涵蓋的所謂難題,當然就不會做了。
低水平的老師和笨的學生,總是試圖采用題海戰術,覆蓋各種考試題。好的老師則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好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也是平衡理解力、邏輯能力和基礎知識三者的關系,做到事半功倍。那么怎么知道自己的邏輯訓練合格了?很簡單,對于讀完初二的學生,學完幾何書的前兩章,即了解了點線面等基本概念和幾何學的五條公理,自己合上書能把全書所有的定理推導出來。
3、學會及時總結拔高
想要學好數學,首先得語文基礎好,這樣才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能確保讀懂難題的條件。
其次是要培養邏輯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看到一個問題知道如何解決的能力。比如看到一道應用題,你需要考慮是用數形結合方法做?還是利用設方程思想去做?選擇好了方法之后,你需要知道該方法的流程是什么。比如用數形結合方法的第一步是畫圖,用設方程的第一步是把哪個未知條件設為x。
初二數學不好的原因:
1、不講究學習方法。
苦干+巧干=成功,苦干不是最好的方法。學習需要刻苦勤奮,同時也要學會方法。勤奮加好方法可以錦上添花。巧干就是要抓住關鍵,找到有效方法。巧干既可以減少勞動量,增加體力,又達到事半功倍,提高興趣的效果。老師上課時肯定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概念的形成、含義,公式定理的總結歸納,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歸納思想方法。而一些同學不能專心聽課,沒聽到或聽不全重難點,被動記筆記,有沒有疑難問題自己也搞不清楚,課后不能及時消化知識。作業生搬硬套,不能按時按質完成。晚上熬夜苦干,白天上課無精打彩,長此下去,就覺得數學難學,形成惡性循環。
2、數學思維能力差,沒有數學的應用意識。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思維能力包括計算能力,比較概括能力,空間想象力,推理能力,逆向思維能力等,是需要長期訓練才能形成。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有沒有對號入座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當你發現數學的樂趣并愛上數學時,你會發現,數學是這些學科里面花時間最少,最能找到成就感的學科了。如果你的孩子初中數學中等偏下,趕緊讓他去把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補起來。越早越好,趁著沒掌握的東西還不多,要補也快,另外這也是為以后的學習加油助力。如果你的孩子某個專題欠缺,比如解方程掌握得不是很好,那么就專攻這個專題,把漏洞補起來,如是是三角形全等證明感覺棘手,那么學一學幾何證明專題,如果是函數部分感覺做題有困難,那么把與函數相關的所有內容都去好好過一遍。
3、練習沒有廣度深度,沒有系統性。
都說看人挑擔不吃力,看花容易繡花難。這些諺語都說明練習的重要性。看和做是兩回事。練習要從基礎練起。練習要有全面性,要有遞度。有些學生追求難題,偏題,認為難題做對了就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知道難題與容易題之間關系。其實大多數的難題,一般都是由多個簡單的基礎題目(知識點)組成的。要不就是搞題海戰術,看起來是做了許多題目,但質量不高,沒有系統性訓練,沒有搞清知識間邏輯聯系,不能舉一反三。基礎不夠,這樣的大量刷量很難引起質變。還有一種是特別要強調的:手機搜題。做不出來,一搜就有答案。這種學習方法危害極大,缺乏獨立思考,長期以往還會形成依賴性。雖然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是100分,但是考試的時候絕對一塌糊涂,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大家一定要改掉。
上一篇:小學升初中后成績下滑
下一篇:初三怎么提高數學成績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