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自私是因為什么
玖兒寶寶呦
2023.11.21 17:23
459瀏覽
1回答
鑫欣倆寶
小孩子自私是因為什么?
1、父母的錯誤教育所致。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反復無常、表里不一,當孩子犯錯時,過于嚴厲,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孩子只能自我封閉,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父母對孩子處處遷就,導致孩子從小就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想法,產生“我是家里的核心”的思想,以至于養成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于是產生過分的占有欲望,處處都要別人遷就。
2、自我意識強烈。
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萌發,心理學上叫做“物權敏感期”。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很抗拒和別人分享。他們認為我的東西就是我的,一點都不許別人觸碰,這時家長一定要對孩子做好引導。
3、周圍的不良影響。
孩子自私心理的產生,與其周圍人們的不良影響也有很大關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自私自利,愛貪圖小便宜,或與人共事斤斤計較,過于“小氣”;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常常叮囑孩子自己的東西不給別人吃,玩具不許別人玩等。這些,都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
小孩子自私怎么教育?
一、不要過分寵愛。
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變得自私的話,那么就一定要記住,千萬不可以過分地寵愛孩子。雖然我們應該愛著孩子,但是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把控住“度”,愛孩子并不代表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更不是為孩子無條件地去做某些事情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愛孩子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讓孩子變得獨立,這才是我們真正愛孩子的表現。
二、讓孩子嘗到自私的苦。
既然孩子喜歡自私的去對待別人,那么家長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譬如我們在和孩子玩玩具的時候,孩子不懂得將玩具分享給我們,那么我們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要求我們分享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做到不分享。孩子嘗到了自私的苦,我們在加以引導的話,孩子就可以改掉自私的問題。
三、多和小朋友玩耍。
對于孩子自私的行為,最好的做法就是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在相處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分享,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當別人愿意把玩具給我們玩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感謝別人,讓孩子腦子里有一個分享的概念,從而變得不再自私。同時孩子在結交朋友的過程當中,也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一舉兩得。
四、玩游戲克服自私心理。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幫助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游戲,孩子們會意識到自己與周圍人的關系,比如爸爸媽媽怎樣愛護自己、醫生怎樣照顧病人等等。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以便為他人著想。
五、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導孩子學會關心父母,體諒父母的辛勞。當父母下班回到家可以給父母端一杯熱水或者幫助父母打掃衛生,用自己的勞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感謝。這樣,不但有助于訓練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六、父母要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樣學樣。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行為,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模板。在什么樣環境下就會有什么樣性格的孩子,有的父母因為生活和工作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斤斤計較和自我的行為,這就變相地教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表現得太突出,久而久之受到父母的影響,孩子自然也學著大人去分享,也不會自私了。
上一篇:小孩自卑的原因
下一篇:12歲男孩想談戀愛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