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家出走的心理原因
靈兒小可愛606
2023.11.24 11:36
567瀏覽
1回答
小豬妹!clm
孩子離家出走的心理原因:
1、家長的嬌寵
許多家長對獨生子女百般遷就,一旦家長力不從心,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時,被嬌慣壞了的孩子很有可能負氣出走,以此來威脅、要挾父母。
2、與家長的矛盾沖突
由于與父母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少年很容易由沉默變為激烈的反抗,認為自己孤立無援,所有的人都與自己做對,最后憤而出走。所以,出走是代際沖突中的極端形式。
3、電影及小說的影響
一些少年由于看了武俠小說,傳奇文學,便盲目崇拜那些武藝高超、浪跡天涯的英雄人物,于是離家出走,模仿心中的偶像去“闖江湖”。
4、外面世界的影響
學業的繁重使少年無暇顧及外面的精彩世界,但年輕而騷動的心又無法抵御來自外界的誘惑,因此便拿了父母的錢到外面去大開眼界,他們與父母并沒有什么矛盾,只是想出去看一看,玩一玩,怕父母不同意,于是只好不辭而別。
父母應該如何避免孩子離家出走?
1、多關心孩子
如今很多父母都是職場中的強者,為了生活,他們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因此導致對孩子的陪伴減少,導致平時很少有機會去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不到他們的愛。只有平時多關心孩子,能夠讓孩子感覺到來自他們的愛意,孩子才不會選擇放任自己。哪怕是幾句簡單的關心問候,其實都會讓孩子有溫暖的感覺,自然也不會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
2、多和孩子溝通
父母應該積極參與孩子的生活,比如每天多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讓孩子說一說學校里發生了什么事,同時談一談他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只有和孩子多溝通,父母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
3、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家長這個角色本來就具有權威性,我們在孩子面前忍不住會扮演高大威嚴的形象,但是有時候不小心就過了火,讓孩子感到壓抑難受。隨著孩子長大,快要步入青春期,我們對孩子的控制欲都應該越來越少,逐漸地“放手”。
4、加強孩子的素質教育
教育孩子尊敬老師,孝順父母,關愛同學,吃苦耐勞,助人為樂等,一些良好的素質教育,可以開闊孩子的心靈,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使孩子遇到問題變得堅強,不再一味的逃避。
5、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平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因為成績一不理想而斥責孩子。要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重要。要多幫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孩子才能生活的快樂,他才會愿意去學習,他才不會想著離家出走。
6、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從幼兒教育開始,我們就應該讓孩子懂得陌生人的危險性。如果要離家出走,更需要面對社會上眾多的陌生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對社會產生恐懼,而是讓孩子明白為什么我們要提防陌生人。因為小孩子比成年人弱小,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讓孩子明白如何保護自己,讓孩子知道躲避危險。
上一篇:孩子每天玩手機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離家出走的危害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