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的36種好方法
手忙腳亂的姊妹麻麻
2023.12.27 10:18
908瀏覽
1回答
茜茜小公舉
良好的溝通技巧是親子關系的關鍵,當與孩子溝通時在語氣上要平和,不要急躁,語速不要太快。多聽孩子講。如果孩子有顧慮,要慢慢引導他(她)說出自己的想法。要有耐心,學會傾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吼叫,吼叫只會讓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下面就分享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與孩子溝通的36種好方法
1、首先心態要平和,不能居高臨下,交流時要與孩子平等相坐,視線要與之平行對視,這樣才能有個良性的溝通氛圍。
2、要能靜下心來認真聽孩子講話,讓孩子感覺家長是真得愿意傾聽他們的陳述,過程中幫他們分析,提出建議或者給出決策依據。應就事論事,不要牽連其他,這樣孩子可能會主動分享他們遇到的事項,從而使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更加和諧。
3、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溝通,千萬不能高高在上,甚至總不理解孩子已經成熟、長大,有可能讓孩子覺得沒有辦法與父母交流、溝通,甚至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
4、蹲下來仔細聽孩子說話。家長想更有禮貌的聽孩子說話,應該蹲下來,仔細的看著寶寶,讓她說話,這樣孩子會更加帶勁了,她知道爸媽很在乎他了。
5、不管孩子跟你說什么,千萬別笑他。當孩子和家長說話時,即使孩子說的不合理,或者不搭調,也不能笑話孩子,否則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夠好,有些自卑了。
6、家長要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想讓孩子喜歡和你交流,家長也應該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主動和孩子交流交流好玩的事情,讓孩子感到有興趣,這樣就能喜歡和爸爸媽媽說話了。
7、身體語言同樣重要,在親子交流時,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一些肢體的表現也是需要的,比如當孩子做事情很不錯,能主動疊衣服等,可以豎起大拇指來,這樣就能給孩子一些鼓勵,比說話還好用的。
8、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不能只用你的想法去決定一切。
9、理解和將心比心。你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做法,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10、把消極轉化成積極的。多表揚,多鼓勵,多引導,不要去批評,去控制。
11、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尤其是當孩子已經有獨立意識時,一定要多包容孩子的念頭,然后讓孩子勇敢表達。
12、平等的對待孩子。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平視,可以避免居高臨下,給孩子不好的感覺,大人同樣需要尊重孩子。
13、得到孩子的認同。用商量的態度跟孩子說明事實,而不是武斷的允許或者不允許,這樣的效果不佳。
14、避免對孩子的否定??梢远嘟o孩子一些選擇,而不是告訴他不要怎么樣,你可以告訴他應該要怎么樣。一般人都不喜歡被否定,對孩子要多些肯定。
15、傾聽。對孩子的語言認真傾聽然后找出孩子關心的問題所在并給與解決方法。
16、親吻。對孩子進行親吻加深孩子對自己的認同度更好的促進彼此的溝通與交流。
17、鼓勵。在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不斷給與鼓勵消除他內心的自卑和膽怯可以使他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18、語言引導。在于孩子的交流過程中自己利用語言對孩子進行引導使他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自己并給與重視
19、平等。在和孩子的溝通中保持平等不用自己的主觀經驗去否定孩子的意見保證孩子的獨立個性發揚他的長處。
20、有耐心
21、不能帶情緒,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22、多鼓勵鼓勵孩子,孩子做錯事不能一味地抱怨甚至毆打
23、以身作則,用實例帶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從中總結,深切體會家長不易。
24、共情。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
25、找到合適的溝通的時間和切入點。在孩子比較需要你的時候,和他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不要擺出一副家長的架勢,咄咄逼人。
26、多陪陪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運動,孩子學習的時候你也不要玩手機,也可以看書。
27、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沖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晚飯過后,心情逐漸開朗,是比較好的時機。有時沖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28、注意音調和肢體語言。
很多父母感到疑惑,為什么每天都和孩子溝通,親子關系仍然不好?根據研究發現,當您和別人溝通時,對他所產生的影響,在措辭方面占7%,音調方面占38%,肢體語言方面占55%,也就是說,如果您和孩子說一件事,說話的音調和肢體語言影響溝通效果很大,所以,有時候對孩子一個真心的微笑,摸摸頭,拍拍肩,甚至一個熱情的擁抱,早已勝過千言萬語。
下次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不妨用關心的眼神,注視對方。然后面帶微笑,專注傾聽。不時點頭示意,表示接納。最后問些問題,增進了解,也許你會收獲意外的驚喜。
29、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孩子。
當孩子犯錯或者惹我們生氣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指責,而是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多說我,少說你,比如在二胎家庭中,孩子們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爭吵,這時候請不要說你不應該和弟弟吵架,要說你和弟弟吵架,我很不喜歡,另外請注意,當孩子的行為不合理時,請控制自己的情緒,平和地跟他說不可以,不管孩子怎么無理取鬧,都要堅定自己的態度,做到溫柔又堅定。
30、強調貢獻與能力
父母應該提供孩子服務的機會,使其有價值感。要讓孩子在家庭中,體驗到民主的家庭氣氛。家長應該嘗試用開明的態度去傾聽孩子的意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家庭會議。有時,孩子的意見并不一定可行,但通過參與和實踐的過程,有助孩子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最終明白成功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思考才達到的。讓孩子當家作主,也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自我認同感。
31、家長要表里如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十分深遠,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會通過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孩子會不加辨別地將父母的言行或生活習慣照單全收。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孩子長大后,那些不良習慣可能阻礙他們的人際發展。做家長的,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而且還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則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還可能埋下破壞親子關系的導火索。
32、滿足孩子被了解的欲望,建立鏈接感。
每個人都渴望被了解,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場合,如果沒有招呼,沒有對話,沒人搭理,找不到存在感和價值感,那是很不好的體驗,孩子也不例外,溝通能讓我們和孩子建立鏈接感。
33、通過溝通,釋放孩子的內心壓力。
孩子在學??赡軙媾R學習的壓力,可能對老師會有看法,可能和同學鬧了矛盾……這些負面情緒壓在心里,說不定哪天就爆發了。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外援,應該成為孩子釋放壓力的安全地。
34、不要嘲笑孩子。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不一樣,當孩子認真的告訴家長某件事的時候,家長不要去嘲笑孩子,或者秉持著輕蔑、不信任的態度,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和諧,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愿意再和家長有交流。
35、主動和孩子分享。
有時,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間,家長可以主動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心情,以及對事物的看法,但是家長也不需要把自己全部的擔心告訴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負擔感,甚至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讓這場溝通起到相反的作用。
36、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討論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
上一篇:叛逆期的孩子該怎么溝通
下一篇:如何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