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孩子怎么引導
宸熙宇媽媽
2023.10.12 16:27
511瀏覽
1回答
櫻花雨888
父母常常很關注孩子的學習,但是對孩子的同伴交往并不在意。實際上,同伴交往可以體現孩子的人格特征,將來這才是他在社會上能不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父母不可以忽視這個問題。那么,不合群的孩子怎么引導呢?
不合群的孩子怎么引導
1.增強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使其盡快適應集體生活
父母要和老師及時溝通,如果老師反應孩子一天都不怎么上廁所或者吃飯沒吃幾口的話,家長就需要考慮是不是孩子由于缺乏這方面的能力,而導致的不合群。這時我們就要給孩子補課,在家里訓練孩子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讓孩子盡快提高能力,使其不再恐懼集體生活。
2.鼓勵孩子多交友,可邀請孩子到家里來玩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肯走出去,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父母可以讓其他小朋友來家里玩。比如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父母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做客,一起切蛋糕、做游戲,孩子在自己家自然身心會放松,也能以主人公的姿態去接待每個朋友,這在無意中就會增強孩子對交友的興趣,讓孩子感受到擁有朋友的快樂。
3.多帶孩子去戶外玩,嘗試接觸不同的朋友
在戶外,孩子看到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綠油油的草,自然身心放松,這時更有利于他交友。在戶外,很多小朋友們在一起,大家會一起排隊、一起游戲,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更容易掌握和接受朋友間交友的一些規則,也會變得更開朗、活潑。
4.多與周邊人溝通,盡量消除孩子不合群的因素
孩子不合群除了性格、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因素外,也有一些是外力,比如來自朋友的嘲笑、老師的忽略。這時家長要與老師、小伙伴多交流,讓老師適當多關注孩子一些,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了解一下小伙伴們為什么會嘲笑自己的孩子,比如是不是自己孩子不愛干凈,或者是不是自己孩子總霸占著玩具。這時就要鼓勵和督促自己孩子勤洗澡、勤刷牙,讓孩子學會與人分享的樂趣。
5.要獲得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使孩子樂于融入集體
如果在一個集體中,老師能做到不偏不倚,對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平等、尊重、關愛,小朋友們能夠互幫互助,那孩子接觸時間長了,也會慢慢敞開心扉,去融入這個集體。所以,家長需要了解一下,孩子到底處在一個怎樣的集體中,為什么孩子不合群,是老師偏心?是同學不友好?這些家長都要了解,并及時改善這種情況。只有用愛滋養的孩子,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樂觀的、充滿愛心的容易融入社會的孩子。
不合群的孩子怎么辦
1、給孩子提供同他人接觸的機會。
到周末時,父母最好能多陪陪孩子。你可以選擇約有小孩的朋友來你家做客或者你去朋友家做客,讓孩子多接觸、多鍛煉。也可以,當家里來了小客人,讓孩子做小主人,招待對方。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此外,父母還主動讓寶貝多和外界接觸,比如:讓他去鄰居家借東西,還東西等。孩子過生日讓他請一些朋友來家里為他慶祝生日等。
2、引導孩子多說話。
說話能力是交際能力的核心。因此,父母平時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多說話,以訓練說話能力。餐桌是父母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在就餐時,父母可以講一些隨意的話題,比如:這個周末我們去哪里玩?孩子沒有提議,你可以提議,不過最好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意愿,不要把孩子放在旁觀者或附和者發位置上。另外,睡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讀故事,問問孩子今天在學習的趣事,或學到了什么,讓孩子慢慢講述,這樣不知不覺也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孩子不要害羞。
父母千萬不要輕視孩子的害羞現象,這是他們在進行人際交往中很大的障礙。研究表明,有11%-15%的孩子有過分害羞的傾向。嚴肅的父母只會讓害羞的孩子更加膽怯、膽小,更甚者出現說話結巴的情況。事實證明,任何威脅的行為,如責罵、諷刺、挖苦或者嘮叨,不但不會對孩子有絲毫幫助,還會使小孩更加膽怯,從而使害羞轉化成心理障礙。
當然,造成孩子孤僻,不愛說話,不合群的原因各不相同,家長應該先了解原因,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對癥下藥,從客觀上創造條件或幫助孩子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上一篇: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下一篇:孩子太懦弱膽小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