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1歲厭學怎么辦
宸熙宇媽媽
2023.10.26 18:43
477瀏覽
1回答
茜茜小公舉
孩子厭學不想上學,其實是一種心理疲勞的表現。這個時候家長的威逼利誘是解決不了孩子厭學的問題的,因為學習不能讓他感受到快樂,不能體現自己的能力。11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厭學是很正常的,家長要正確對待,那么孩子11歲厭學怎么辦呢?
孩子11歲厭學怎么辦?
一、冷靜引導孩子厭學情緒。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厭學時,習慣于訓斥和責罵,但往往事與愿違。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分擔孩子的煩惱。把厭學當成成年人的“不想上班”情緒,不要過度緊張。
二、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
反復說同一句話,會給人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即父母過分督促孩子學習,孩子就會很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減少對孩子的監督,而應該多告訴孩子作業的積極意義,讓孩子知道作業對自己學習的有用性,讓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業,獨立、認真、扎實地做好學習中的每一件事,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三、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孩子的適應能力比較差,不能承受學習生活中偶爾的挫折,產生厭學甚至情緒問題。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不會因為逃避挫折而輕言放棄學業。
四、減少幫助,培養意志。
很多厭倦學習的孩子內心恐懼、對父母、老師和同學的依賴,并希望得到盡可能多的外部幫助。根據這一點,家長和老師應該糾正孩子懶惰的習慣。父母可以逐漸減少對孩子的幫助,逐漸提高孩子的自理程度,培養孩子的意志。善意不僅有助于最終消除學習倦怠,而且對孩子今后的行為和做事也很重要。
五、培養興趣和建立信心。
我們常說興趣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為了徹底改變孩子的疲勞,我們必須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厭學兒童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之后,他們將立即開始練習自己。這種嘗試的結果是好是壞是徹底轉變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努力為厭學的學生創造一個環境,培養他們的實踐興趣,品味學習的成功感和興趣,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消除心理。學習疲勞的障礙。
六、注意過程,注意細節。
父母不僅要注意孩子的學業成績,還要注意孩子的學習和變化過程。他們應該更頻繁地交流,經常檢查和監督,以便為他們的孩子創造一個穩定情緒的良好環境。注意細節的過程,用孩子分析成績好或差的具體原因,學習方法,如何把學習和游戲結合起來,然后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弱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11歲厭學有哪些原因?
一、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知道為啥而學。
這類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確目標,幫助其專業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才能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二、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學不會。
這類學生與學習有關的基礎認知能力,比如:工作記憶能力、思維轉換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這些能力有一項不足則直接影響學習效率,且學生盡管在學習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獲甚微,還會嚴重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并且這類問題不容易被發現,無論是學生自己,還是教師。
三、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這類學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于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潛能優勢。
四、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沒法學。
這類學生容易受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從而無法安心學習。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性差、厭學、抑郁等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了學生的心理資產,縱使潛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發揮,最終學習也受到嚴重干擾。
五、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會學。
這類學生的學習技能發展滯后,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任務經常完不成、容易陷入書山題海、產生知識漏洞。急需提升如:學業目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課堂學習效率、各學科學習技巧等學習技能。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