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2023.10.17 07:51
419瀏覽
過去的認識里,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更儒雅
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大多是有文化的父母,即使不識字也算是品行正直。這樣的父母多具有儒雅之風,具有通情達理,尊老愛幼的特點,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的時間內,會被父母的言行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日久,便成了內涵。加之父母會用話語教導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具有了儒雅之風。
更樂觀
有家庭參與教育的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親情的關愛,這樣,孩子便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有了一顆能夠感受外界溫暖的心,便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對待生活更加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梢远床斓剑狈彝リP愛的孩子,很少能夠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他們的內心不乏是冷冰冰的。
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1、逐漸有暴力傾向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影子什么樣孩子就什么樣,我們可以看出來父母恩愛家庭和睦的一些家庭教出來的小孩都是帶著愛的,他們大多很單純,在感情上沒有那么多的陰暗;還有一些家庭比較注重保護孩子的隱私,善于詢問孩子,尊重孩子意見的家庭小孩子大多比較自立和成熟。同理而論,經常被父母打的小孩子無疑會去學習父母,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打一頓”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2、讓孩子變得愛撒謊
孩子一犯錯,家長就打罵,有的孩子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好撒謊隱瞞、欺騙父母。但是小時候就學會撒謊,嘗到了撒謊的甜頭,養成了習慣,長大后就會撒更大的慌來欺騙身邊的其他人。而一個不誠實的人,一定會為自己的謊言付出慘痛的代價。
3、孩子變得脾氣暴躁
家庭教育打罵孩子的影響:
1、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然幼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來越強,打孩子是對自尊心的嚴重損傷。有的孩子越打越“皮”,從逆反、對抗發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棄。
2、使父母喪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個5歲的孩子挨了父親的打之后,指著父親說:“你有什么本事?就會欺負小孩!”父親說:“我打孩子反而讓他瞧不起我,當時真有點無地自容的感覺。
3、造成孩子的厭反情緒,孩子被打皮了,打就沒有作用了,會讓孩子變得叛逆,更加不好管教。
4、打擊孩子自信心。孩子會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啥也做不好,無論怎么做父母都不滿意。有時候大寶會和我說媽媽我覺得我啥也做不好。說實話我心頭一驚。
5、迫使孩子說謊。有的孩子懾于父母的壓力,表面服輸,內心不服,來個“好漢不吃眼前虧”,學會了見風使舵,看人臉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心甘情愿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同樣嘮叨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那么嘮叨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嘮叨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1、逆反心理
爸爸媽媽們總是會以自我為中心來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步驟來完成每一件事情,并且會在嘮叨的過程中指責孩子,打擊他們的自尊心。雖然爸爸媽媽們讓孩子不要亂扔東西、不要和別人爭搶玩具、不要吃飯跑跑跳跳,都是出于善意的提醒和擔心,可是過多地指責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不被信任,同時總是強迫孩子做事情,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2、忽視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事情的節奏。家長的嘮叨,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采取了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不能夠理解為什么孩子總是重復做錯事,而這種觀念,很容易忽視孩子們的感受。
什么樣的家庭,就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因為一個孩子的成長,70%以上的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那么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1、性格的形成
12歲以前,是孩子的性格形成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于外物的一切,都是好奇的,父母給予了他們什么,他們就接受什么。所以作為父母,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也要重視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既要教孩子知識,也要教孩子做人。我的父親,記憶里他是給我講最多道理的,所以我現在腦子里也特別多的道理。
2、習慣的養成
教孩子再多知識,都不如培養他們一些好的習慣。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要先做好。比如早睡早起、讀書、做家務、運動、思考等習慣的培養。
因為沉迷游戲,不愛學習而升學無望孩子不在少數,家長們碰到這種情況也非常心痛,在家長們開來孩子玩游戲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更是視游戲為“洪水猛獸”,現在的孩子玩游戲充錢已經非常普遍了,家長該怎么辦呢?
孩子充值玩游戲如何教育?
1、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孩子在游戲里充錢說明孩子沒有建立正確的消費觀,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家長們都要從小樹立孩子的金錢觀,不要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有必要的話可以讓孩子去體驗一下家長工作的環境,讓他知道父母掙錢省錢的不容易。
2、改變教育方式。
家長對于孩子玩游戲這件事如果過于焦慮,會引發親子之間的沖突,你越不想孩子玩,孩子越會去玩。當親子關系不夠好的時候,家長的過度反應只能激化矛盾,讓孩子更去玩手機。提升溝通技巧,放下焦慮,改變教育方式,是家長需要去做的。
孩子出現逃避上學的行為時說明他們厭學的情緒已經比較嚴重了,這個時候家長不能強行逼迫孩子回到學校,要采取疏導的方式,要找到他們逃避上學的原因。
孩子厭學逃避上學如何教育?
1、溝通。
孩子出現這種狀況一定是有原因所在的,如果你找不到問題所在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家長不應該指責或者強行孩子上學,進行理性的溝通,找到問題所在,相信孩子會聽話上學的。
2、建立積極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家長應該盡可能地創造積極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到溫馨和安全。這包括建立良好的家庭聯系、與孩子共度時間、讓孩子感到被接納和受到尊重等。
上一篇:孩子遇到問題不敢問老師的原因
下一篇:臨近高考孩子不想學了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