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文媽媽
2022.08.01 18:50
729瀏覽
1回答
小月媽媽
在學校里,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樹立目標
有了努力的目標,學生才會有努力學習的動力和方向,學生一旦確立目標之后,一定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前行的。
沒有目標的學生則每天漫無目的地學習,不知道學習為了什么,也就缺少了動力,也就沒有學習的效率,那何談習慣的養成?
2、課前預習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系以前的知識,并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3、課后復習
“溫故而知新”是復習的目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艾賓浩斯遺忘速度曲線”評釋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較緩慢。復習其實就是與遺忘作斗爭,鞏固所學知識。
4、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資助時,家長千萬不克不及置之不睬或敷衍了事,應熱情地鼓勵孩子本身試一試。
如果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也不克不及包攬,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讓孩子在家長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本身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嘗到勝利的喜悅,孩子便會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挑戰。
5、記條記并事后整理
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復雜化,記條記有助于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么課后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并且還能熬煉本身分析、歸納的能力,一舉多得。所以應養成整理條記的習慣。
6、練后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復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7、學習互助
與同學開心地相處,遇事不斤斤計較,寬容豁達;珍視同學間的友誼,在學習中互相支持和幫助,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這種和諧的同學關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8、隨處學習
善用零碎時間,每天在晨跑中、吃飯時、課間、課前、休息前等零碎時間里記憶詞語,背誦公式,解除疑難,調整情緒。無論怎樣各具特色,有一點他們是一致的:保證學習時間,學會見縫插針利用好空余時間,經過日積月累,效果很可觀。
上一篇:初三物理學不好怎樣補救
下一篇:初三數學差的補救措施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