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以后成績為什么差別大
家有倆寶
2022.11.22 19:41
573瀏覽
1回答
cc寶貝快來
家長首先可以去幫孩子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和作息時間。然后再去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節奏走,課下主動預習復習,培養閱讀的習慣。只要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好了,他以后的學習生涯中,才能更游刃有余。
小學三年級以后成績為什么差別大?
1、知識難度加大
一二年級知識簡單,很多孩子還有學前提前學的老本,所以,一二年級學起來很輕松。正因為學習輕松,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為三年級成績下滑埋下了隱患。孩子上了三年級后,學習難度明顯加大。
就拿語文來說,一二年級基本以識字和背誦為主,只要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寫生字詞,基本沒什么問題。但是三年級后,語文增加了閱讀理解和作文。也就是說重點考查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課不會聽講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強的孩子,閱讀理解會失分。
一二年級看圖寫話,寫幾句話即可,但是三年級后是作文,作文寫得好和寫得不好的差距也很大。數學由簡單的計算,變成復雜的計算,并且以混合運算,應用題為主,同時更加注重考查孩子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
2、學習習慣不同
一二年級是養成習慣的黃金期。比如,書寫習慣、晨讀習慣、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等。一二年級養成好習慣的孩子,三年級以后便在學習上有了主動性,學起來更輕松。 相反,一二年級沒有養成好習慣的孩子,成績容易下滑。
3、三年級后就進入系統化學習
但進入三年級,就進入了系統化學習。對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自己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更要有好的學習習慣和扎實的基礎。這三者缺一種,到了三年級后孩子的成績就很容易下滑,和其他學生拉開差距。
所以一二年級的成績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成績好的可能是在吃老本。成績不好的更不能自暴自棄,三年級才是比拼的開始。
三年級孩子要怎么學才能提高成績?
1、父母要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想讓他們養成好習慣,需要父母的督促管理。比如,每天早睡早起,保持學習環境的安靜、學習桌的整潔干凈、重視預習和復習,學會時間管理、定時完成作業等等。
有人會說一直盯著孩子,督促著孩子,什么時候能夠放手呢?等到孩子養成了好習慣,父母就不用管了,習慣會促使孩子自覺學習,做該做的事情。
2、培養學習興趣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也需要父母的引導。父母可以經常和孩子談心,了解孩子的興趣,多給孩子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學習更加積極。也就是說父母要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輕松,愛上學習。 一個主動去學習的孩子,無論放在哪個階段,無論學什么都會占優勢。
3、讓孩子多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一二年級不喜歡閱讀的孩子,更容易出現“三年級成績下滑”。因為,越到高年級閱讀的重要性越大,語文有閱讀理解和作文,都需要閱讀的積累。閱讀理解能力也影響數學成績,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會因為理解錯題目而做錯題。 閱讀理解能力不強,理解題意慢,做題速度也慢,很多孩子題做不完也與此有關。
4、課前預習促進學習效率
在三年級的時候,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因為,三年級的課程難度提高了,知識點數量也增加了。所以,很多孩子在課堂上,是跟不上老師的。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不用管孩子分數高低,預習這個習慣是一定要有的。孩子會多少,就預習多少。
上一篇:三年級孩子成績突然下降怎么辦
下一篇:小學四年級成績差還能補上嗎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