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小學
銘花糖寶貝
2023.11.07 17:49
397瀏覽
1回答
含含媽媽
幼小銜接,是一次人生角色的轉折,孩子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在這個階段,除學校老師的努力之外,家長們的適時引導也尤為重要!父母的耐心積極引導孩子做好心理和物質上的一切準備,一定能順利邁過這一較大的跨度,讓孩子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
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小學?
1、規劃時間,合理安排。
學生進入小學后,有固定的作息時間,因此在入學前以及剛剛入學開始時,家長應注意開始培養學生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并關注學生上衛生間的時間和次數。課堂上盡量保證不去衛生間,課間做好休息準備。
2、關注情緒,正向引導。
學生進入小學后,班級人數相較幼兒園增多,更多時候學生間的交往表現出自主化的特點,因此學生回家后,家長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做好引導。
例如,可以問一問孩子“今天有沒有讓你開心的事?”引導孩子在學校多發現快樂,創造快樂。如果遇到孩子情緒低落的情況,也要注意交流方式,不能只一味地共情,而應當引導孩子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化解負面情緒。
3、學會“示弱”,適當“放手”。
進入小學后,學生應當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因此家長要舍得“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穿鞋,整理書包等。并且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向孩子“示弱”,鼓勵孩子主動承擔一定的家務,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并應用于學校及家庭中。
4、多與自己的孩子交流。
如問問他每天開心的事情或煩惱的事情,進入小學,孩子在人際交往或學習中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助孩子,引導孩子積極面對。
5、家校溝通,了解情況。
作為家長,要特別重視和老師的溝通。有些學生回家喜歡“報喜不報憂”,有些學生回家只會“抱怨”自己在學校受到的“委屈”。因此,家長需要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而適時地和老師溝通是了解學生在校情況的最佳途徑,進而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在與老師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孩子在校表現的同時,也要把孩子在家情況與老師交流,并從老師處了解一定的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方法,做到家校密切聯系,從而助力孩子更快適應小學生活,養成良好習慣。
6、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這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教養、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同時也會使家庭成員關系融洽、和睦,心境愉快,充滿安全、幸福的感覺,減少孩子剛進入小學的焦慮和壓力。
7、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
一年級孩子往往會生活的自己的“王國”里,不懂得換位思考,他們與同伴的關系簡單、不穩定,同學之間經常會發生“矛盾”。家長要轉變思想,一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學會寬容、禮貌、遵紀、敬師等交往方法。
多跟孩子介紹入學的好處,讓孩子體會與小朋友們在一起的快樂;另一方面,要建立和諧、穩定、信任的家校關系,經常與班主任老師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和日常表現,加速對學校生活的適應。
上一篇:高中厭學可以辦理休學嗎
下一篇:學生為什么不想上學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