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動手的孩子父母應該怎么辦
毅菡寶媽
2023.11.13 16:10
410瀏覽
1回答
董成鑫520
對父母動手的孩子父母應該怎么辦?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
有些孩子會打人,由于父母有打人行為,孩子有看到,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因此,當孩子會打人的時候,父母要檢討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動手打人的習慣。
2、家人對孩子的教育要保持統一
所有的家人在對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要保持個統一的態度,不能一方在管教,而有些家人卻在寵愛,這樣對于教育來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在自己生活之余,可以多帶孩子外出進行玩耍,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的進行親子間的互動,這樣能夠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遇到問題也就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了。
3、利用同情心理
家長可以故意示弱,將自己受傷的一面展現給孩子,等他冷靜下來后再將自己認為正確的做法引導給孩子。如此孩子就會懂得被打后與打了別人后別人的感受,也了解并學習到正確的做法,慢慢的就會改變對父母動手的行為。
4、讓孩子意識到動手的后果
當孩子對父母動手以后,父母可以用孩子差不多的力度打回去,此時你還可以打趣地對孩子說:“你打了我一下,我就打回你一下。”這樣好像孩子氣般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你與他是平等的地位。孩子就會推己及人,意識到對父母動手會讓父母覺得疼,傷害到父母,產生內疚心理后,孩子就不會再對父母動手了。
孩子對父母動手的原因:
1、父母對孩子的溺愛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概接受,孩子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當父母突然不能滿足孩子要求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不滿的心理,對父母產生怨恨,性格也會在這個被寵溺的過程中變得驕縱。
2、父母對孩子的錯誤示范
有時候孩子出現喜歡動手、罵粗話的行為往往是因為他們在父母身上能夠經常看見這種行為,并對這種不良行為進行了模仿。
3、自我意識的萌芽
孩子到3歲之后,自我意識會逐漸開始萌芽,這階段的孩子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會憑借著自己的喜好和感覺選擇相應的東西和想要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這時候如果父母經常不管孩子的自我意識,而是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孩子的身上,孩子自然會出現強烈的反抗動作,久而久之就容易變得叛逆、暴躁。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