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律的孩子怎么教育
愛寶寶hhh
2023.10.22 18:36
415瀏覽
1回答
小小家伙真可愛
這幾年,疫情突發,延遲開學,孩子們不得不居家學習,在線聽課。但家庭畢竟不是學校,家長畢竟不是老師,沒有學校紀律的約束,沒有教師面對面的管控,不少孩子,便自由散漫起來:早晨不起床,深夜不睡覺,視頻不能專心看,作業潦草又拖拉,家長的話當作耳旁風……孩子們的這些表現,其實都是自律性差的緣故,那么不自律的孩子怎么教育呢?
不自律的孩子怎么教育?
一、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于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于家庭規則的建立。孩子小的時候,常??刂撇蛔∽约?,比如看電視、吃糖果,這時候就需要來自家長的“他律”。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那么家長就規定時間,和孩子講好每次只玩15分鐘,時間到了后,就讓孩子去做別的事,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兒,家長也別輕易放棄執行。家長通過制定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規則,讓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內。
二、讓孩子學會先“苦”后“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則做事情,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家長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煉的過程,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抵御誘惑的能力。
比如已經上學的孩子,讓他放學回家先做完功課,再去玩。家長如果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總是要這要那,那么出門之前,家長就該提前告訴孩子:“一次只能買一樣”,其他東西等到下一次再買。這個等待的過程,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三、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作業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做”爸媽還沒催,我再玩會兒手機“。家長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后,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四、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不自律的家長很難教育出自律的孩子。試想如果在我們小時候,一個吸煙酗酒、通宵麻將的家長,反復對你說:”你要多看點書“、你怎么就知道玩”……這樣的“言教”對孩子來說,毫無說服力。家長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家長的生活毫無自律,行為缺少基本的自控力,孩子極有可能有樣學樣。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五、積極的鼓勵。
孩子是需要家長的認同和鼓勵的,所以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家長都應該采取鼓勵或者適當獎勵的方式,這樣孩子在獲得認同感與滿足感的時候,就會主動的去形成自律意識。這樣孩子不僅可以培養出自律意識,更能樹立自信心。
孩子不自律有哪些原因?
一、家長包辦一切。
現在的大部分家庭都是都是獨生子女,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自然是把他們捧在了手心里,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家長給孩子滿滿的愛,讓他們在愛中成長,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父母包辦了一切,什么都不讓孩子干,他們也會失去鍛煉自己的機會,從而變的越來越依賴父母,失去獨立的能力,成為一個懶孩子。
二、家長的獎勵很多。
適當地給予孩子獎勵,卻是可以激勵他們作為家長做一些家務,孩子也會因為這種外在激勵,而變的特別勤快。但是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一旦失去了獎勵的誘惑,孩子就會慢慢地失去積極性,從而變的越來越懶。其實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把家庭責任變成了“有償勞動”,孩子從內心養成了一種無利不起早的意識,利益沒有了,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再做了。
三、模仿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行為也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有些父母本身也存在著懶惰的壞習慣,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也會慢慢地被其影響,在不經意間模仿著父母的一舉一動。所以想要讓孩子改掉懶惰的毛病,家長就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當一個勤快的父母。
四、孩子朋友的錯誤引導。
許多小孩子在小時候就會結交許多朋友,而且朋友不一定都是好友。一個損友,對于一個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他們的影響能力甚至會超過父母。交友需謹慎,也是這樣講的。
上一篇:孩子不做作業只想玩怎么辦
下一篇:初二的孩子怎么溝通和教育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