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厭學怎么辦
小糖果丫丫
2023.10.24 18:27
535瀏覽
1回答
王子奇麻麻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愛學,但現實中,很多孩子一上課就困,一做作業就煩惱,一談學習就頭疼,有時候還會逃學,很多家長為此也想了很多方法,溫柔的勸導、一味的打罵,但是往往都沒有什么效果,那么孩子出現厭學怎么辦呢?
孩子出現厭學怎么辦?
一、一定要穩下來,穩是改變的定海神針。
如果穩不下來,可以先找個安靜的地方呆一會,或者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放松下來,千萬不要帶著焦慮緊張的心情和孩子馬上談事,這時候,一談就崩。
二、先談情后談事。
可以問孩子,你怕(焦慮、擔心)的是什么呢?你為什么怕(焦慮、擔心)呢?先共情孩子,理解孩子,他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和難處。那是什么呢?當孩子說出理由后,我們要先表示理解,看到孩子的情緒,接納他的情緒。
三、不要逼孩子學習過多的技能。
有些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可能會逼迫孩子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學習各種技能,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壓力,父母的高期待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當父母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去培養孩子,而孩子的能力有限或者是精力不夠,導致收效甚微的時候,這將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讓孩子開始自我懷疑,或者是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長不要逼孩子學習過多的技能,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意愿,引導孩子不斷提升自己,激發孩子主動去學習。
四、主動去探尋孩子的潛能。
家長在生活中要多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優勢,因此家長可以盡可能的讓孩子去接觸到更多的領域,比如藝術、音樂、文學、寫作等,當孩子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將更有利于通過自己喜歡的活動去釋放自己的壓力,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身心也會得到放松,思維會更加活躍,如果把握好其中的關聯,還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五、讓孩子走出惡性循環。
許多孩子在學習中進入疲勞狀態時,因為學習效率下降,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用延長時間的方法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結果陷入惡性循環之中:越是延長時間,學習效率越低,就越要延長時間……這樣不僅會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還會加劇疲勞,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甚至還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因此家長要讓孩子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幫孩子走出惡性循環。
六、陪孩子一起鍛煉。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用腦強度大,需要通過適當的運動來釋放壓力。因此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疲憊后,一起進行跑步、打球、游泳等運動,共同鍛煉的過程,既有助于孩子放松心情,增強體質,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孩子出現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一、孩子學習的目標不明確。
這類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更多的是認為自己讀書是為了爸爸媽媽,為了老師去學習。而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父母需要幫助這樣的孩子明確學習目標,給他看得見的未來,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二、孩子學習情緒不穩定。
這類孩子容易受到周邊環境、朋友的影響,從而不能安心的學習。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厭學、抑郁等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了學生的心理資產,就算學習潛能再好也得不到較好的發揮,導致學習受到嚴重干擾。
三、孩子對自己沒有清楚的認識,不了解自己潛在的能力。
這類孩子因為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雖然在認真學習,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主要根源在于父母對孩子能力的賞識與評價一般都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孩子的能力,所以造成孩子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孩子甚至對自己人生感到絕望。因此父母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潛能優勢,幫助孩子清楚認識自己。
四、孩子學習技能低。
這類孩子的學習技能發展滯后,學習方法不得當,造成學習任務經常完不成、容易陷入書山題海、產生知識漏洞,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提升學業目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課堂學習效率、各學科學習技巧等學習技能。
五、孩子的認知能力差。
這類孩子與學習有關的基礎認知能力,比如:工作記憶能力、思維轉換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方面有待提升,這些能力有一項不足則直接影響學習效率,且孩子盡管在學習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獲甚微,還會嚴重影響其學習積極性。一般這類問題不容易被發現,無論是學生自己,還是教師,所以家長要重視。
上一篇:孩子初二不愿意上學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不愿去學校上學該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