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爭強好勝怎么辦
2023.10.17 07:47
447瀏覽
孩子輸不起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這多數原因是由于孩子成長中,家長的教育方式的偏離與單一性,造成孩子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和心理極端反應。那么,孩子太爭強好勝怎么辦呢?
孩子太爭強好勝怎么辦
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孩子輸了就情緒時,此時可以問問孩子心里的感受。幫助他表達出來,讓他認識自己現在的情緒。
父母可以說:“孩子,我知道輸了讓你感到非常的生氣,也有些難過?”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能夠理解他的,不會因為輸了責備他,這時候再支持孩子。
這樣一來,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發生,也感受到來自媽媽的理解和接納,一般這樣下來孩子的情緒會緩和很多,至少不會更激烈。
有些孩子的爭強好勝是源于父母的潛移默化影響,所以我們也得從自身找一下原因。其次我們要正視孩子爭強好勝的行為,讓他明白這種行為的利弊,減少我們對孩子這方面的影響。孩子爭強好勝怎么辦呢?
孩子爭強好勝的原因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上”、“小太陽”。眾星捧月的教養方式,讓孩子享有眾多的優先權、獨占權,讓孩子習慣了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
再加上,有的小朋友從小就喜歡表現,還總是浸泡在各種表揚和贊許聲中,時間長了,就習慣了占據心理優勢。
勝利、成功、領先,可以帶來心理滿足感,孩子喜歡這種感覺,但無法接受和容忍失敗、落后造成的心理失衡。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嚴厲的家教環境下,或者長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感,這種不安,會讓孩子過于渴望成功,因為,成功能讓孩子感到安全。
小孩子總是喜歡爭強好勝,凡是都要拔尖,不肯服輸,這樣的性格并不是完全不好,家里小朋友喜歡爭強好勝,凡事總想著要贏,輸了總會大發脾氣。做事情總愛和小伙伴比賽,事事都想拿第一,雖然現在是個競爭的社會,那么,孩子喜歡爭強好勝怎么辦呢?
孩子喜歡爭強好勝怎么辦
一、家長一定要了解小孩子爭強好勝其實是小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表現,這個時候的孩子急切的想要表現自己。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對于孩子適當的表現給予鼓勵贊揚,當然過分的行為也需要家長引導教育。作為家長,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個性,正確的引導孩子的競爭意識。個性好的孩子會更理性對待競爭。
二、家長一定要學會讓孩子理解他人關心他人。學著和別人和平相處。告訴孩子,如果什么都要和伙伴比個高低,很有可能小伙伴就不和自己玩了。試著讓孩子關注自己的成長變化,而不是和別人比較。孩子應該多參加活動,也應該在活動中盡量表現得好一些,一定要讓孩子懂得適度的道理,讓孩子明白重在參與。
三、家長一定要知道當小孩子有一點點的變化時,家長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夸獎。不要向兒童灌輸太多的必須要贏的意識,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孩子自然就會感受到,最后要告訴孩子,不要過分注重競爭,重在參與,享受成長的過程,進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孩子喜歡爭強好勝家長怎么引導
應該隨機引導為主,不要把孩子的好勝心完全打壓下去,那樣做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孩子的心態是需要我們家長耐心的梳理和引導!那么,對于爭強好勝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對于爭強好勝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
1、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孩子能夠自己做一些他們想做的事情。
孩子需要的成長環境非常重要,家長在孩子平時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多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引導孩子的考慮問題的正確思維,爭第一是好事,方法也很重要,用對了方法,不會覺得很累!
2、陪伴,家長的陪伴帶給孩子的是一種安全感和幸福感。
孩子爭強好勝的心態一般情況下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安全感是本能的,當周邊的環境沒法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的時候,孩子的本性就會提前激發出來!因此我們對孩子的陪伴必不可少!
如果你的孩子自我滿足感強,沒有爭強好勝的意識,你若是也不想辦法激發他的進取心,那么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就會成為空談。那么,孩子沒有爭強好勝的心怎么辦呢?
孩子沒有爭強好勝的心怎么辦
孩子的求勝心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沒有求勝心的孩子容易形成散漫、不思進取的性格,而求勝心過度的孩子則又容易產生虛榮心,經不起打擊。
如果孩子實在是沒有求勝心,家長也可以悉心培養。父母要積極地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樹立求勝心,用及時的表揚來喚起孩子的求勝心。
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家長畢竟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如果家長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正面向上的積極心態,那孩子肯定有樣學樣。
還有,雖然培養孩子的求勝心,可是家長也不可強求,讓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只要他快樂就好。強迫孩子去求勝,違背孩子的本意,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更往相反的方向走了,這對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有些孩子不需要家長提醒,每天放學就能自行完成作業;可有些孩子,即使家長千叮嚀萬囑咐,他也還是會找各種借口和理由逃避寫作業,一有機會就不寫作業。其實,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孩子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只要家長找對方法,孩子就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甚至會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
孩子總是不寫作業怎么辦?
1、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孩子總是不寫作業,家長其實也不用管他,讓孩子帶著作業去學校,等到第二天,老師自然會批評他。現在的孩子都是很怕老師,也是很在乎老師對自己的看法的。孩子被批評以后,要面子,自然就會寫作業了。
2、勞逸結合。
孩子畢竟就是孩子,他們的這個年紀就是該玩的時候好好玩,該學習的時候好好學,寫作業累的時候偶爾可以帶著孩子出去放松一下啊,親近一下大自然啊什么的,也防止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
導致孩子“厭學”的因素有很多。今天結合兩個案例的反思,僅從家長的角度來討論和分析,希望能為迷茫的家長提供一些參考。
案例1:李某,女,35歲,公務員。兒子讀三年級。李某說孩子“厭學”,說每次已讓他學習就很煩。每次做作業,他都會拖延,心不在焉。李某說,孩子在學校也心不在焉,學習態度不積極,還偶爾頂撞老師。李某說,自己的各種努力徒勞無功,焦急萬分。
案例2:張某,男,42歲,醫生。我女兒讀高中二年級。張說,自己孩子“厭學”很嚴重,似乎對所有科目都沒有興趣。為此,給女兒報名了很多課后輔導班,但收效甚微。張某說,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辦法,實在是無計可施。好像“厭學”不分中小學,“焦慮”不分老爸老媽。
高一孩子有厭學心理怎么辦?
第一、“冷靜”
父母忽視孩子的實際情況,違背教育的客觀規律,急功近利,才會那么“著急”。每個孩子的理解水平和學習能力都不一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會快一些,有的會慢一些。但“急”的父母,不能讓孩子慢,只能快;不能走錯,只能走對。
上一篇:孩子四年級了還懶不寫作業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逃避問題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