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
2023.10.13 17:35
383瀏覽
關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是當下孩子最缺乏的一個能力,也是社會存在的一個大問題,讓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根本的核心是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那怎樣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呢?
怎樣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
一、制造適度的困難
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差,就是因為他們所經歷過的事情,太順利了,或者被家長都安排好,這會讓孩子覺得什么事情都是很容易得到或實現的,適度的制造一些困難,增加孩子的抗挫折力,讓孩子通過努力去解決,有助于孩子面對困難,能夠采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二、培養樂觀的心態
無論孩子面對任何事情,一定要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做為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不要發生了什么事情,家長自己的情緒先影響了孩子。當某件事情的結果不合心意,或出現意外的結果,家長要先淡定,并安慰孩子樂觀面對。
生活中我發現身邊很多孩子心理異常脆弱,而家長在做孩子工作的過程中,非常糾結,真是打不得,說不得。生害怕孩子有過激行為,歸根結底,就是他們內心不夠強大。從小培養內心強大的子意義深遠。那怎樣培養孩子強大的心理素質呢?
怎樣培養孩子強大的心理素質
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大部分父母都愛孩子,然而孩子認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爸挥新犜捀改覆艕畚?;只有學習好父母才愛我,只有我…父母才愛我?!庇羞@樣感受的孩子。
為了得到父母的愛,會變得聽話乖巧,會好好學習,但是如果有一天遇到事情,尤其是做錯事,就會不相信父母再愛他,于是內心害怕到極致,不敢和父母溝通遇到的問題,內心脆弱不能承受挫折。因為他沒有一個堅定的后盾----不管怎樣父母都愛我。從小在真正的愛中成長的孩子,內心更強大。
2、給孩子自信。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的能力發展重點,要靠反復刻意練習才能獲得應有的能力。
當幼兒園小朋友可以自己穿衣吃飯,小學生可以流利演講,大學生可以做出專業的作品,這個時候就是自信心提升的時刻,所以要放手讓孩子去實踐,鼓勵孩子每一步的成績。刻意練習--取得成績--獲得鼓勵--提升自信心。這是自信心形成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和成功是有很大關系的,但是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心理素質不好,受不得一點打擊,說他一句就要大哭,看到這種情況做父母的不能一味的縱容孩子,那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1.作為父母,要學會適當的放手。不要做包辦保姆型的家長,而要學會讓孩子學著獨立,讓孩子學著自己來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白约旱氖虑樽约和瓿伞?。當孩子自己做事體驗到艱辛之后,那么他更容易打開心量,理解別人,那么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要強。
2.可以家庭組隊“共養”孩子,讓孩子過集體生活。培養孩子的交際和人際能力,自然提升抗挫折的能力。當然這里的“共養”是指經常帶孩子在一起學習,玩耍等。這種情況孩子越小對孩子成長越有利。所以一定要多帶孩子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來。
3.抓好時機做教育,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時機。在孩子的成長中,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當孩子受到委屈,打擊的時候,恰是孩子最好的成長機會。家長要利用好這些小挫折的機會,做好引導和教育,一點一滴的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點一點的變得堅強。
4.家長要有積極的心態,給孩子傳遞滿滿的正能量。讓孩子學會樂觀快樂的生活。“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毙膽B決定了抗挫折的能力,堅強與否跟樂觀還是悲觀有很大的關系。
現在孩子最重要的心理素質是自信、勇敢、友愛。但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心理素質差,比如碰到任何考試,就會緊張發揮不出正常水平,社交能力也比較弱,那怎樣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呢?
怎樣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不能輕易的否定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要先和他講明白,這件事情為什么錯了,錯在哪里,做錯事情后會引發什么樣不好的結果,然后再告訴他你這件事情做的不對,以后要改正。用這樣的方式,能減少父母否定對孩子的傷害,同時,孩子會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不會輕易的去犯同樣的錯,父母的否定少了,孩子的自卑也就隨之而去。
而孩子在做出一些讓正確的,讓父母高興的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的對孩子做出肯定,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就會產生榮譽感。這樣自信就會在孩子的心中慢慢發芽,然后成長。
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氣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的長遠未來,注重培養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對孩子進行個性的培養。那么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素質教育呢?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素質教育
首先,對于孩子,我們要樹立他正確的人生理想觀念。孩子怎么成長,不是每天去機構讀書就完了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并為之奮斗。
其次,孩子的良好的生活習慣要養成。很早的時候我們國家都在提倡說要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家長,需要的是慢慢對孩子的生活習慣的糾正和培養。
父母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父母要有禮貌。教導孩子有禮貌。像見面要問好,錯了要說對不起等等,要灌入孩子的思想。及時改正。孩子做錯事情,要讓他及時改正過來。以免養成壞習慣。多多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在社會中感受道德的美好。
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暴力只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恐懼心里,增大負擔,選擇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快樂的生活。在快樂中尋找禮貌的方法與做法。讓孩子有禮貌其實很簡單,只要方法正確,結果就會事半功倍。用心去教導。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潑好動,聰明伶俐,但一旦到了新的環境,遇到陌生人,就會變得膽小、笨拙;有的孩子獨自在玩耍,自言自語,很不善于交際;有的孩子則相反,與人交往到處都是逞強、橫行霸道,顯得盛氣凌人;有小朋友遇到熟人,就算大人逼著它禮貌的跟人打招呼,他也不會說話,盡量避免。
孩子的交際能力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不能主動與同齡人交流,不能與同齡人相處融洽,遇到問題不敢去找老師反映或尋求幫助,結果就是沒有新朋友。
結果,他們會感到孤獨和沮喪,學習的興趣會大打折扣,學校的吸引力也會消失。
同樣,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會對孩子的發展帶來很好的影響。
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與他的學習能力、語言發展、智能活動、情緒反應、社會行為,相得益彰,相互影響。
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人際交往?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家的孩子沒有自覺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別人催著做才肯去做,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么去引導他,其實,教育孩子并不難,難的是家長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家長一定要記住,積極引導孩子,以身作則,尊重孩子,不以父母的權威教育孩子,陪孩子慢慢成長,讓孩子逐漸養成尊時、守時、凡事自律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最終形成孩子的自覺性。
怎樣培養孩子自覺性?
1、從日常行為習慣做起。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關注,持續堅持的結果。所以,自覺性的培養離不開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一旦有了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那么這時的自覺性就會形成。
2、從傳統文化熏陶做起。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五千年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孔子孟子諸家學說,都曾經并且正在發揮著它的獨特教育作用。從名人名言,從經典畫卷,從典型人物,從特殊案例之中都能夠得到啟迪和教育。
上一篇: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強自立
下一篇: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