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2023.10.15 15:41
412瀏覽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心甘情愿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同樣嘮叨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那么嘮叨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嘮叨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1、逆反心理
爸爸媽媽們總是會以自我為中心來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步驟來完成每一件事情,并且會在嘮叨的過程中指責孩子,打擊他們的自尊心。雖然爸爸媽媽們讓孩子不要亂扔東西、不要和別人爭搶玩具、不要吃飯跑跑跳跳,都是出于善意的提醒和擔心,可是過多地指責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不被信任,同時總是強迫孩子做事情,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2、忽視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事情的節奏。家長的嘮叨,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采取了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不能夠理解為什么孩子總是重復做錯事,而這種觀念,很容易忽視孩子們的感受。
嘮叨幾乎是每個家長的通病,無一例外,作為家長真的要提醒自己,切忌嘮叨,嘮叨就是一把看不見的“神經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信、勇敢、愛學習愛思考并且懂得感恩。可事實卻往往事與愿違,被家長嘮叨多了的孩子,更多的卻在教養的過程中出現了退縮、怯懦、依賴、懶散、自私、被動、不愛學習等各種問題。那怎樣不嘮叨教育孩子呢?
怎樣不嘮叨教育孩子
一是家長要明確界限
孩子的事情孩子負責,大人的事情大人負責。嘮叨,本質上是忍不住要去管孩子的事情。所以,先想想,你嘮叨的事情,是誰的,你的,還是孩子的?比如嘮叨孩子寫作業。要控制自己的嘮叨,最根本的方法在于,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他自己的事情,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學習了,還需要你嘮叨嗎,對吧?
而這又涉及到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對自己的掌控感。這份獨立性和掌控感,從小就可以開始建立。比如,從讓孩子自己各種抓握,自己爬,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然后到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
二是改變語言習慣
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1、逐漸有暴力傾向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影子什么樣孩子就什么樣,我們可以看出來父母恩愛家庭和睦的一些家庭教出來的小孩都是帶著愛的,他們大多很單純,在感情上沒有那么多的陰暗;還有一些家庭比較注重保護孩子的隱私,善于詢問孩子,尊重孩子意見的家庭小孩子大多比較自立和成熟。同理而論,經常被父母打的小孩子無疑會去學習父母,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打一頓”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2、讓孩子變得愛撒謊
孩子一犯錯,家長就打罵,有的孩子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好撒謊隱瞞、欺騙父母。但是小時候就學會撒謊,嘗到了撒謊的甜頭,養成了習慣,長大后就會撒更大的慌來欺騙身邊的其他人。而一個不誠實的人,一定會為自己的謊言付出慘痛的代價。
3、孩子變得脾氣暴躁
家庭教育打罵孩子的影響:
1、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然幼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來越強,打孩子是對自尊心的嚴重損傷。有的孩子越打越“皮”,從逆反、對抗發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棄。
2、使父母喪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個5歲的孩子挨了父親的打之后,指著父親說:“你有什么本事?就會欺負小孩!”父親說:“我打孩子反而讓他瞧不起我,當時真有點無地自容的感覺。
3、造成孩子的厭反情緒,孩子被打皮了,打就沒有作用了,會讓孩子變得叛逆,更加不好管教。
4、打擊孩子自信心。孩子會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啥也做不好,無論怎么做父母都不滿意。有時候大寶會和我說媽媽我覺得我啥也做不好。說實話我心頭一驚。
5、迫使孩子說謊。有的孩子懾于父母的壓力,表面服輸,內心不服,來個“好漢不吃眼前虧”,學會了見風使舵,看人臉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媽媽全身心的陪伴,陪說話陪玩陪講故事,媽媽們的“嘮叨”源于對孩子深深的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這些嘮叨將慢慢變成一種負面情緒,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那么母親嘮叨對孩子有什么影響呢?
母親嘮叨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1、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損
嘮叨是一種非常不尊重人的行為,因為你對一個人反復嘮叨,根本上是對于這個人的一種過度提醒,是對對方能力的不認可,是一種不信任,是一種忽視對方感受的行為。所以,孩子在聽到家長嘮叨的時候,很可能會因為這樣的原因,而變得自尊心受損。
2、嘮叨會讓孩子不自信
很多時候父母的嘮叨是對孩子的指責,責怪和對孩子的不信任,很多時候也是家長自身不夠自信,將一些情緒和不滿發泄在孩子的身上,久而久之,父母這種不自信就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產生較大的壓力,很多時候孩子也會變得不自信,孩子的負面情緒比較多的時候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信每個家長在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嘮叨吧,有人說這叫“愛之深責之切”,父母的嘮叨正代表著他們對孩子的用心良苦,是父母愛的體現。可家長們是否有想過,自己的嘮叨對于孩子其實是一種傷害呢?那么一起來看看媽媽太嘮叨對孩子影響吧!
媽媽太嘮叨對孩子影響
1、嘮叨會引起孩子的抗拒
嘮叨的另一個減分項是讓人煩躁,從而升起抵抗和反叛之心。因為嘮叨往往隱含這一個底層含義:你不行,你應該按照我跟你說的做;看吧,我早就跟你說過。
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自己的步驟和想法,外在的干涉會會讓孩子覺得壓力倍增,這種壓力,只會增加孩子內在的對抗。
2、讓孩子變得容易自卑
過去的認識里,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更儒雅
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大多是有文化的父母,即使不識字也算是品行正直。這樣的父母多具有儒雅之風,具有通情達理,尊老愛幼的特點,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的時間內,會被父母的言行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日久,便成了內涵。加之父母會用話語教導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具有了儒雅之風。
更樂觀
有家庭參與教育的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親情的關愛,這樣,孩子便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有了一顆能夠感受外界溫暖的心,便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對待生活更加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可以洞察到,缺乏家庭關愛的孩子,很少能夠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他們的內心不乏是冷冰冰的。
上一篇:孩子推卸責任逃避問題應該怎么辦
下一篇: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挫折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