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2023.10.21 09:24
340瀏覽
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有責任感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多的認同和支持,有責任感的孩子更會有自我尊重感,也減少家長的擔心。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責任感呢?
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責任感
1、給孩子充分的時間,不要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有的家長會嫌孩子“磨蹭”,達不到家長的標準,結果家長忍不住就會直接幫助孩子完成,這樣孩子的速度提上來了但是孩子自我鍛煉自我能力的提升沒有了,還打破了孩子的節奏感和秩序感,孩子能后順利的完成是可以節省家長好多時間,但是更重要的孩子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分擔責任”。
2、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讓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時間表,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聯系,這樣孩子不會有壓迫感,辦事情不會虎頭蛇尾,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時間表”有秩序的完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給予鼓勵,這樣責任感就漸漸產生了。
孩子終究是孩子,要讓一個孩子明白什么叫責任心,有點難度,除非那些早熟的孩子。但是不太明白什么叫責任心,不影響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1.責任感的培養,首先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和做主。
家長不要過度幫助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比如可以自己吃飯,一定不要追著喂飯,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家長就不用替他安排,讓他自己做決定。這都是在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不能為自己負責,怎么能以后為別人,為家庭負責呢?
2.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多做家務活(根據年齡和能力來定)。
做家務是很好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最好方式之一。孩子不會做,我們可以教,通過做家務讓孩子覺得自己也是有用的人,有成就感。
我們培養孩子成材,首要的就是要培養孩子有責任心,孩子有了責任心,大人就會少操很多心。老師布置的作業,不用督促,就會自覺去完成;大人交代的事情,無須過問,就會自己去做好。孩子有了責任意識,孩子也就懂事了,懂得自理了,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孩子責任意識形成的開始。那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呢?
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
培養孩子責任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懂得放手,讓孩子去做。
放手是培養孩子責任意識的開始。沒有放手,就無從培養。我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參與家庭活動,懂得去做許多事情。從中不僅培養了孩子做事的本領,更鍛煉了孩子責任意識。要是僅會做事,沒有責任心,怎么能當家呢?
可見,放手讓孩子去做事,去磨練,是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ㄅ枥镳B不出參天大樹。就是因為花盆里的花缺少成長的土壤,沒有經過生活大風浪的磨練,怎能長成大樹,能擔當重擔呢!我們作為人不亦是如此?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應遵循這樣一個規律:從自己到他人,從家庭到學校,從小事到大事。那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首先要培養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能力。也就是自立的能力。我們都知道孩子很多事情都是大人包辦的。時間久了,孩子養成了依賴大人的習慣。所以大人應該學會放手。孩子能做的事情,絕對讓他自己做。他能做的選擇,讓孩子自己選擇。只有一個自主自立的孩子,才能真正解放孩子的天性。他才是真正的對自己負責。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其次自己對自己負責了,才有能力對家人負責。不是有句話這樣說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心是需要培養的。我的做法就是經常的向孩子“示弱”。這里的事我絕不是對孩子表現出“軟弱”。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把事情交給孩子處理,讓他做選擇的方式。很多小事情我都會跟孩子平等的在一起討論該如何去做決策。就像打掃衛生這件小事。我也會和孩子一起打掃,甚至我讓孩子分配任務。讓他知道家里的整潔衛生也有他的一份責任。
最后就是我們大人平時就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對家人照顧,朋友關心。從生活當中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一個體貼別人關愛別人,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這一種在生活當中耳聞目染的效果最好。畢竟家長的言傳身教最重要。家長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潑好動,聰明伶俐,但一旦到了新的環境,遇到陌生人,就會變得膽小、笨拙;有的孩子獨自在玩耍,自言自語,很不善于交際;有的孩子則相反,與人交往到處都是逞強、橫行霸道,顯得盛氣凌人;有小朋友遇到熟人,就算大人逼著它禮貌的跟人打招呼,他也不會說話,盡量避免。
孩子的交際能力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不能主動與同齡人交流,不能與同齡人相處融洽,遇到問題不敢去找老師反映或尋求幫助,結果就是沒有新朋友。
結果,他們會感到孤獨和沮喪,學習的興趣會大打折扣,學校的吸引力也會消失。
同樣,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會對孩子的發展帶來很好的影響。
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與他的學習能力、語言發展、智能活動、情緒反應、社會行為,相得益彰,相互影響。
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人際交往?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家的孩子沒有自覺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別人催著做才肯去做,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么去引導他,其實,教育孩子并不難,難的是家長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家長一定要記住,積極引導孩子,以身作則,尊重孩子,不以父母的權威教育孩子,陪孩子慢慢成長,讓孩子逐漸養成尊時、守時、凡事自律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最終形成孩子的自覺性。
怎樣培養孩子自覺性?
1、從日常行為習慣做起。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關注,持續堅持的結果。所以,自覺性的培養離不開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一旦有了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那么這時的自覺性就會形成。
2、從傳統文化熏陶做起。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五千年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孔子孟子諸家學說,都曾經并且正在發揮著它的獨特教育作用。從名人名言,從經典畫卷,從典型人物,從特殊案例之中都能夠得到啟迪和教育。
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素質是可以通過后天習得的,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孩子的自制力來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具體要怎么做,希望家長能多上點心,去學習一些這方面專業的知識,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1、通過其他的力量來引導孩子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時,不知不覺孩子就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很多時候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要教會孩子自控,首先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2、無規矩不方圓
僅僅靠言語上的說教讓孩子有自控力是很難的,爸爸媽媽最好是能夠制定一些大家都要遵守的規矩,讓孩子一起遵守。沒有規矩,孩子肯定無法養成自制力,因此,一些恰當、適宜的規矩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怎樣磨練孩子的意志力
下一篇: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責任感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