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輟學的原因和對策
2023.11.15 11:48
493瀏覽
從很早開始,初中生就出現輟學的現象了,但很多父母不理解現在的小孩為什么會這么有主意,輕易就可以放棄學習,所以,面對孩子輟學,就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教育。其實,家長不理解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和孩子交流得到答案,只要家長愿意付出,孩子一定會受到影響,重回校園的。
初中生輟學的原因:
1、學習不得要領
學習好不好,與一個人接受、消化知識的能力強弱有關,即聰明與否。其實,這僅是一個方面,學習有沒有方法、懂不懂要領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特點和弱點,一味地強調學習,這時,學習就會成為一種壓力令孩子感到不舒服,如果干涉不當,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漸漸喪失。
2、因學習備受打擊
學習本來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當以學習成績論成敗之后,學習成績就成了一種有形的壓力。父母要的是成績,學校要的也是成績,但由于人的差異性很大,學習成績參差不齊是必然的現象。這時,對于學習好的孩子來說是種榮耀,而對學習不好的孩子就是一種打擊,輟學也會因此產生。
面對不如意的成績,有一部分初中生會選擇輟學,但是對于未來,他們也是非常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按照傳統的觀念,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出去打工,進廠子、送外賣或者做一些苦力去獲得微薄的收入。這是很不好的,當務之急還是應該讓孩子重新回到學校。
初中生輟學怎么辦?
1、接受孩子輟學的現實。
做為父母,首先要接受孩子輟學的現實。孩子暫時輟學,沒有什么了不起,這也許是孩子成長的一個轉折,通過這段特別的經歷,他的人生道路往往會走得更堅實、更順暢。輟學的孩子有大塊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往往會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父母能正確引導,這段特殊的經歷,一定會內化為孩子的免疫力,一定會化作孩子寶貴的人生財富,最終的結果往往會因禍得福。我堅信“再糟糕的事情都蘊含著美好的成分,壞事的另一面一定是好事!”
作為父母,可以這樣思考問題,孩子連學業都愿意放棄,一定是遇到了過不去的坎兒,孩子內心一定非常痛苦,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幫助。
2、狀態影響狀態,情緒左右情緒。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正上著學,突然有一天說自己不想上學了,還有的家長說臨近中考了,孩子說畢業后不想上學了,早早的輟學不僅會影響孩子吸收知識,還影響孩子未來以后的發展和未來,家長做好引導非常重要。
初中生輟學怎么處理?
一是輟學生易產生自卑感和叛逆心理。應在心理上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關愛,從一點一滴中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周圍的老師、同學應積極地接納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應給予積極地幫助,經常性地組織他們參加團體活動,強化使他們能夠更快地融入集體。
二是加強與家庭的溝通。掌握輟學生的家庭狀況、生活環境、興趣愛好以及周圍的朋友,積極掌控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社會關系,家庭學校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使輟學生始終處在家庭學校的關懷之下。
三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使孩子了解到學習和奮斗的意義,通過他身邊的朋友和親人引導孩子走到正確的道路。
四是幫助孩子設定目標,然后拆解目標,把它變成每天都可以重復的事情,可以堅持做的事情,目標的高度決定孩子將來成就的高度。
厭學是學生學習的消極情緒表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消極對待的行為反應方式。家長只有找到孩子初中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主要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理解的偏差、對學習的消極情緒對待、主動遠離學習的行為。 厭學已成為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
初中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有哪些?
初中生為什么會厭學?
第一,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
這部分學生大多學習成績差,學習被動,學習感覺枯燥乏味。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但迫于老師、家長的壓力,每天都得背著書包上學。
初中生厭學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而不管是什么時期,哪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出現厭學,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家長可以嘗試找找可能影響到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的原因。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原因和應對策略。
初中生厭學的原因:
1、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生長在應試教育嚴重的今天,屬于青少年學生的自由空間少,導致不會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
2、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要求過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的不公正。
3、要求過低或放縱,大多數孩子進入學校是以一種新鮮感走進校園的,如果此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后的心理變化,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認為學習太苦而失去了興趣和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4、嚴重的家庭問題,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而無力顧及功課。由于安全感喪失,家庭不斷地激烈爭吵和高度緊張氣氛,使焦慮的孩子無法再對學校發生興趣。
叛逆心理是一種單向、偏執、極端的做事方式,帶有強烈的情緒,讓人無法客觀、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以錯誤的方式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大多數青少年都有逆反心理,那么是什么導致逆反心理呢?
初中生叛逆的原因有哪些?
一、傳統觀念影響
中國長期存在的家長式專制作風依然存在,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不成熟,應該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不聽話”“違抗”,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將父母作為自己的投訴對象,生怕做錯事,受到父母的責備。很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了,最反感父母的批評,而反感的原因是父母的霸道態度。
二、認識上的錯誤
一些家長缺乏心理知識,渴望在孩子的教育中取得成功。方法簡單粗暴,往往忽視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孩子有毛病的時候,不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措施,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讓孩子在犯錯時感到孤立、叛逆心理。
在當下嚴峻激烈的教育競爭中,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很多學生出現了厭學情緒。初中生的厭學情緒尤為突出,家長是需要引起重視的,請看以下內容。
初中生想輟學怎么辦
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不會放過初中這個重要時期對孩子的教育,但往往這時候,孩子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而厭學問題是當前最急需解決的。
1、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
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2、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下一篇:孩子處于叛逆期不想讀書了怎么開導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