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
2023.10.21 09:25
439瀏覽
現在的孩子從小衣食無憂,更主要的是沒吃過任何苦,沒受過任何挫折。而一個人堅強的意志力卻需要在艱苦的環境中才能磨煉出來。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人生面臨無數難題,然而孩子卻經受不起任何挫折,沒有一點兒抗壓能力,簡直寸步難行。那怎樣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
怎樣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
一、父母要杜絕溺愛孩子。
孩子如果生活在父母的溺愛與包辦下,就會失去自我處理、解決問題的機會,更談不上能力。自然也鍛煉不出在處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堅持不懈的毅力及抵抗挫折的耐力,這樣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所以父母一定不能怕孩子吃苦受累,此時的吃苦受累是將來幸福的資本。再者,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持拒絕,不要因為心軟而遷就。拒絕不是不愛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忍耐,讓他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想要什么就能擁有什么。
二、父母要有培養孩子吃苦的意識。
生活中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從小養成一顆面對挫折與逆境的勇敢的心,并且有著堅強的意志力,那怎么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呢?首先,一個人的意志力來源于自信,當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漸漸就能勇于承擔一些責任。當責任逐漸被孩子視為一種體現自身價值的榮耀時,孩子就能克服許多困難,形成堅毅的品格。
怎樣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1.獨立活動,樹立信心
應盡可能讓孩子獨立活動,如讓他自己穿衣、收拾玩具、吃飯等。孩子在做這些事情時,要克服肌肉尚不成熟,讓手和眼協調一致工作,以逐漸達到熟練。在不斷嘗試過程中,孩子的意志力就可得到鍛煉。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也不必急忙去幫助,應該“先等一會兒”,讓他自己克服困難去解決。當他經過努力終于獲得勝利的滿足感時,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也就隨之增強。
2.增加交往,多見世面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潑好動,聰明伶俐,但一旦到了新的環境,遇到陌生人,就會變得膽小、笨拙;有的孩子獨自在玩耍,自言自語,很不善于交際;有的孩子則相反,與人交往到處都是逞強、橫行霸道,顯得盛氣凌人;有小朋友遇到熟人,就算大人逼著它禮貌的跟人打招呼,他也不會說話,盡量避免。
孩子的交際能力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不能主動與同齡人交流,不能與同齡人相處融洽,遇到問題不敢去找老師反映或尋求幫助,結果就是沒有新朋友。
結果,他們會感到孤獨和沮喪,學習的興趣會大打折扣,學校的吸引力也會消失。
同樣,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會對孩子的發展帶來很好的影響。
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與他的學習能力、語言發展、智能活動、情緒反應、社會行為,相得益彰,相互影響。
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人際交往?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家的孩子沒有自覺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別人催著做才肯去做,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么去引導他,其實,教育孩子并不難,難的是家長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家長一定要記住,積極引導孩子,以身作則,尊重孩子,不以父母的權威教育孩子,陪孩子慢慢成長,讓孩子逐漸養成尊時、守時、凡事自律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最終形成孩子的自覺性。
怎樣培養孩子自覺性?
1、從日常行為習慣做起。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關注,持續堅持的結果。所以,自覺性的培養離不開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一旦有了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那么這時的自覺性就會形成。
2、從傳統文化熏陶做起。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五千年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孔子孟子諸家學說,都曾經并且正在發揮著它的獨特教育作用。從名人名言,從經典畫卷,從典型人物,從特殊案例之中都能夠得到啟迪和教育。
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素質是可以通過后天習得的,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孩子的自制力來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具體要怎么做,希望家長能多上點心,去學習一些這方面專業的知識,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1、通過其他的力量來引導孩子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時,不知不覺孩子就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很多時候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要教會孩子自控,首先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2、無規矩不方圓
僅僅靠言語上的說教讓孩子有自控力是很難的,爸爸媽媽最好是能夠制定一些大家都要遵守的規矩,讓孩子一起遵守。沒有規矩,孩子肯定無法養成自制力,因此,一些恰當、適宜的規矩是很重要的。
主動性,是孩子發展的動力,是孩子做好自己的關鍵因素。由此可見,主動性對于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培養主動性,這對孩子今后的發展會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對于缺乏主動性的孩子,我們該怎么辦呢?
怎樣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1、多給孩子鼓勵與贊許。
贊美適用于所有的孩子,但是,贊美和鼓勵需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表揚和贊美應客觀真實,要給予孩子公正的表揚,這樣孩子才會更有成就感,經常被夸贊的孩子會更有自信心,主動性也會更好。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表揚不切實際或語言單調、所指寬泛,那只會讓孩子感到不自在。
2、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當今社會是充滿競爭的時代,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自信心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對于缺乏主動性的孩子來說,引導他主動做事是很難的,或者是因為能力不夠,或者是因為不愿意嘗試,很多事情,孩子需要媽媽的幫助才可以完成。
家長一定要記住,積極引導孩子,以身作則,尊重孩子,不以父母的權威教育孩子,陪孩子慢慢成長,讓孩子逐漸養成尊時、守時、凡事自律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最終形成孩子的自覺性。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1、從日常行為習慣做起。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關注,持續堅持的結果。所以,自覺性的培養離不開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一旦有了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那么這時的自覺性就會形成。
2、從身邊榜樣引領做起。
身正為范,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帶來自覺性的正面影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不論在家里還是在外面,家長都要時時刻刻規范自己的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上一篇: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責任感
下一篇:怎樣疏導上學恐懼的高中孩子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