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開導高中生厭學
董成鑫520
2023.12.14 13:32
458瀏覽
3回答
小月媽媽
很多家長不明白,小時候那么懂事的孩子,初中階段成績那么好,那么省心,好不容易考上高中,還是很好的高中,不知怎么的,就是不學了。其實,高中生厭學還是證明孩子心理有一定的問題,作為家長,盡量多去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情況,讓孩子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怎么開導高中生厭學?
1、要時常與孩子溝通
高中生學業繁忙,心理壓力大,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可以在孩子放學后問問孩子一天都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習壓力大不大,最近課業緊不緊張。發現孩子心情低落一定要第一時間詢問,告訴孩子碰到煩心事要給父母說,父母會和他一起解決,共渡難關。
2、嘗試走進孩子內心
高中孩子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體系,再加上叛逆期的影響,很容易出現厭學心理,家長要嘗試走進孩子內心,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愛好,在與孩子共同追求熱愛的事物時,打開孩子的心扉,和孩子好好談談為什么會有厭學心理,相信孩子也很樂意傾訴。
3、及時疏導孩子情緒
首先穩住自己的心態不要說風涼話,其次不要過度的關注,關心則亂,越是想解決問題越是無法解決。孩子一旦產生厭學的情緒,就很難快速走出這種情緒,我們的疏導應該以緩解為主厭學情緒為主,不要勉強孩子去上學,給他幾天的時間去思考,梳理問題到底出現在什么地方。
4、緩解學習壓力
高考很重要,但并不是高中生活的全部,我們要幫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休息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出門散心、運動,適當的玩樂,釋放不好的情緒,緩解學習的壓力。
5、鼓勵孩子,激發學習興趣
很多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習成績上不去,慢慢失去自信心,并開始出現厭煩的情緒,對此我們要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這里的“學習”不僅是教科書上的知識,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或帶他們探究未知領域,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才能讓孩子有學習動力。
高中生厭學的心理原因:
1、學習負擔和壓力過大
現在的高中生,學習壓力和負擔之大是無須諱言的,一個認真的高中生,每天的學習時間不低于12小時,這種壓力和負擔,對于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期的高中生來講,確實是不適當的。
2、家長期望值太高
當前的高中學生的家長們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于子女提出不切實際的期望目標,致使不少學生“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甚至“搭起梯子也摘不到桃子”,久而久之,難免不灰心氣餒,產生厭學情緒,甚而逃避或放棄。
3、孩子看不到希望
平日里用功學習,埋頭苦學,但是學得很吃力,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后面。這類學生還是常見的,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原因在于對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客觀,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4、不知道為啥學
不知道為啥學的原因就是目標不明確,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努力的動力,十分重要。但是有些孩子可能覺得他學習的目標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為了考上好的大學”,有這種想法,就有可能走向放棄學習的邊緣。因為這個目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高中生厭學的表現:
1、推卸責任
把單純失敗的原因推到外面,而不是客觀分析學習成績差的主客觀原因,自我檢查,吸取教訓。比如考試失利往往歸咎于老師講課沒有講清楚,試卷不公平。其實很清楚失敗的原因,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法推脫責任。
2、自我退化
一些厭學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遇到挫折后,變得很自卑。他們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材料,不能帶來收獲,所以會失去信心,甚至一蹶不振。
3、日常學習不用心,違紀現象嚴重
有厭學行為傾向的學生,常常表現為聽課不專心,作業不細心,學習無恒心,做事無耐心。完完全全處在消極、被動的狀態。而學習成績較差,自尊心受挫,自卑心理作怪,常常為了體現自我“價值”,樹立自我“形象”,于是千方百計地通過一些“出風頭”的方式吸引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力,做出違反學習紀律的事情。
上一篇: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和應對措施
下一篇:初二的孩子沉迷于手機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