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心理的分析及對策
2023.12.05 09:19
283瀏覽
厭學心理在學生身上普遍存在,不管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幾乎都有過厭學情緒,厭學情緒的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輟學,所以,家長們要重視對孩子厭學情緒的引導,幫助孩子走出厭學困境。
厭學心理的原因分析:
1、興趣轉移
興趣是動機的重要因素,它能引人注意,調動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而人的興趣又易于產生干擾,導致轉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強,能自覺地排除干擾,保持興趣的持久穩定。而處于成長中的青少年,其興趣的顯著特點是動搖性,只要干擾因素強烈,就會發生轉移。
2、家長教育方法
父母教育方式簡單,過于粗暴。在平時,父母很少去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更沒有去關注孩子的心理,只是到了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孩子拿不了好的分數時,家長就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在孩子心里產生憎恨情緒,自然就不會好好學習,有了厭學情緒。
孩子厭學了,也就是在學習中失去了動力,作為家長,需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幫助孩子重建學習動力和信心。同時,中學是孩子青春期的一個階段,家長不要吝惜對學生的贊美,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滿足學生追求卓越的渴望,給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
中學生厭學心理原因:
1、習得性無助感
習得性無助感即學生對學習成敗的態度問題,學生的學習當然存在成功與失敗,但如何對待成功與失敗往往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經常看到的是學習中的失敗而沒有成功的希望,這時就會降低學習熱情,喪失努力學習,爭取優異成績的自信心。
2、學習負擔過重
大家都知道,現在青少年學習負擔比較重,有些人接受能力比較差,想到父母的期許,無形中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所以孩子每天身心疲勞,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從而對學習感到厭煩,甚至感覺到恐懼。
厭學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最大原因是跟家庭、社會環境有關,其次是跟老師的教學和管理也有關系。在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上,家長應該先找到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小學生厭學心理原因:
1、社會壓力
目前大家競爭力強,孩子們的同齡人之間競爭也非常強烈,包括社會上對孩子的學業要求、學歷要求等,導致孩子為了未來和將來就會不斷去拼搏和付出,所以在努力當中孩子會出現情緒相關問題。
2、家庭問題
現在所有家庭當中,父母都對孩子有很大期許,也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做出一番大作為。很多孩子為了完成父母期望,包括對自己高要求、對同齡人之間競爭等,都會導致孩子出現壓力之后的情緒問題。
中學生厭學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況,家長需要對此重視起來。中學生一旦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學習對象和學習過程產生逆反心理體驗,倘若這種體驗在一個人身上長期存留,會沉積固化為不良學習品質,影響個體發展,甚至貽誤終生。
中學生厭學心理成因有哪些?
1、學習成績不好
在學校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學生升入中學后就跟不上學習的步伐,學習跟不上,長時間來就會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就很容易出現厭學的心理。再加上家長之間也會相互比較,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肯定是會很上火的,學生心理壓力也就會更大,也就更容易導致厭學心理的產生。
2、對于學習沒興趣
討厭上學無非是對學習不感興趣,中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最佳階段,內心是一個躁動不安的時期,可能很多中學生的心里想的都是玩,自然對學習就沒有興趣了,因為年紀小,也不知道不讀書的后果。
初中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奠定學習基礎的黃金時期,一旦孩子在這個時候產生厭學心理,必然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影響。偏偏這時候的小孩又很容易步入叛逆期,變得很難管教,家長們就算狠心動手教育孩子、威脅孩子去上學,也沒什么效果,孩子甚至會變得更加無法無天。
初中生厭學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一、初中生厭學心理的成因
1、初中生的個性發展尚未成熟。
上初中的孩子剛剛步入學習的軌道,還未脫離“玩”的天性,往往在這時候,孩子的心理和個性就會發生很大變化,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態,進而誘發孩子的厭學心理。
2、孩子存在心理枯竭的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從11-12歲左右,就開始進入到青春期,這個時期多是孩子小學畢業到進入初中階段。正常的發展是到20歲左右從青春期進入成年期階段,但許多人的青春期心態并非就此結束,這種延遲甚至會到老都有。所以我們在成年人中也會看到有些人依然表現的“孩子氣重”或“老沒出息狀” 等不合時宜的狀態。那么,青少年厭學心理問題與對策有哪些呢?
青少年厭學心理問題:
(一)學習問題
學習困難、考試焦慮、厭學、逃學,甚至造成自殺或暴力事件問題。其中,厭學是目前青少年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習壓力大、目標不明確、物質生活優裕直接導致的后果是行為的懶散甚至厭學。厭學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考試焦慮是指青少年感受到來自考試的壓力過大,考試時無法發揮正常水平,從而導致成績不良,越是面對重要的考試,精神越高度緊張,由此而形成惡性循環,嚴重者甚至導致厭食、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等。
(二)情緒問題
青少年時期正是個體發育較快,身心變化劇烈的時期,在其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中,自我意識逐漸提高,漸漸感受到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所寄予的期望,漸漸意識到了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并感受到了以上種種所帶來的壓力。這些壓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釋放,就會由此而產生各類的情緒問題。青少年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主要有情緒不穩定、恐懼、抑郁、焦慮、憤怒、羞怯等。
厭學會直接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嚴重的話還會讓孩子染上很多不良習慣,成為危害社會的“不穩定因子”。而改變這種狀況,不能只靠孩子,更多的要靠家長,家長對孩子的引導是很重要的,那么學生厭學心理原因及應對策略有哪些呢?
學生厭學心理原因及應對策略?
1、家長過分重視分數,讓孩子認為父母只在乎學習成績。
有很多的家長,拿到成績單后,不去找孩子學習不好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就給孩子貼上“笨”“不好好學”等標簽,不僅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會讓孩子自我設限,認為自己“天生就笨”“不可能考好”,破罐子破摔,把考不好當做理所應當的事情,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自己判斷的標準對自我的認知都是從周圍環境中比較和接收來的,因此家長對他的鼓勵至關重要,即使孩子一開始學習成績不理想,只要你相信他,肯定他付出的一點一滴的努力,孩子也會相信自己,不斷嘗試,挑戰自我,就會不斷的成長。
2、老師對孩子的忽視與不關注,往往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
上一篇:孩子學習效率低怎么辦
下一篇:高一孩子讀書不用心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